[实用新型]用于钴锰溴液体催化剂生产的加热反应釜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59248.1 | 申请日: | 2015-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6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恽齐放;周春火;赵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昂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0;B01J27/128;C01G45/06;C01G5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570125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钴锰溴 液体 催化剂 生产 加热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钴锰溴液体催化剂生产的加热反应釜。
背景技术
化纤聚酯的主要原料为对二苯甲酸(简称PTA),PTA是由对二甲苯(简称PX)氧化而得,对二甲苯即PX在氧化过程中采用钴锰溴三元催化剂体系,钴锰溴液体催化剂是由氢溴酸与金属钴反应制得的溴化钴溶液和氢溴酸与金属锰反应制得的溴化锰溶液复合配制而成。溴化钴溶液的生产过程是:将金属钴与一定浓度的氢溴酸放入反应器中经加热反应生成溴化钴溶液。溴化锰溶液的生产过程是:将金属锰与一定浓度的氢溴酸放入反应器中经加热反应生成溴化锰溶液。
将一定量的金属钴、金属锰分别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配制好的氢溴酸溶液,利用油加热器加热,维持反应釜温度在105℃左右直至反应结束,产出的合成液经过降温后进入计量罐中配制产品。因为反应温度在水的沸点之上,以往都采用油作为热载体的加热装置,但油加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反应温度不易控制、降温时间过长及能耗高易污染不安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钴锰溴液体催化剂生产的加热反应釜,使反应温度容易控制、降温时间短且没有污染。
本发明人以水替代导热油,将储水罐通过密闭加温提高其沸点到120℃,使反应温度容易控制、缩短降温时间且没有污染,实现缩短溴化钴、溴化锰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钴锰溴液体催化剂生产的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电动机、加热器、温控器、储水罐、水泵和控制阀,所述反应釜本体包括套设在反应釜本体外部的反应釜夹套,所述反应釜夹套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反应釜夹套的下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储水罐的进水口与反应釜夹套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储水罐的出水口依次通过水泵、加热器、控制阀与反应釜夹套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电动机与水泵相连,温控器与加热器相连,通过温控器设置加热温度从而控制加热器加热水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电动机、加热器、温控器、储水罐和水泵均设置于一个箱体内,更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利用热水通入到反应釜夹套内进行升温,替代10KW油加热器,通过温控器设置加热温度控制水的温度,从而控制反应器反应温度;降温时通过温控器设置降温温度迅速降低水温,从而控制反应器内物料温度,替代10KW油加热器自然降温或排油降温。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反应釜反应温度容易控制、降温时间短且没有污染,用于钴锰溴液体催化剂生产时,可缩短溴化钴、溴化锰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反应釜本体,2-反应釜夹套,3-电动机,4-水泵,5-加热器,6-温控器,7-储水罐,8-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一种用于钴锰溴液体催化剂生产的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电动机3、加热器5、温控器6、储水罐7、水泵4和控制阀8,所述反应釜本体1包括套设在反应釜本体外部的反应釜夹套2,所述反应釜夹套2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反应釜夹套2的下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储水罐7的进水口与反应釜夹套2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储水罐7的出水口依次通过水泵4、加热器5、控制阀8与反应釜夹套2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电动机3与水泵4相连,温控器6与加热器5相连,通过温控器设置加热温度从而控制加热器加热水的温度。所述电动机3、加热器5、温控器6、储水罐7和水泵4均设置于一个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反应釜利用热水通入到反应釜夹套内进行升温,替代10KW油加热器,通过温控器设置加热温度控制水的温度,从而控制反应器反应温度;降温时通过温控器设置降温温度迅速降低水温,从而控制反应器内物料温度,替代10KW油加热器自然降温或排油降温。因此,反应温度容易控制、降温时间短且没有污染,可缩短溴化钴、溴化锰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昂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昂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92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