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煤锅炉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8461.0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1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文鸣明;廖远东;罗森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3J15/06;F23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14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锅炉 烟气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燃煤锅炉的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通过燃煤锅炉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需要通过除尘和脱硫等处理后方可排放到大气中,烟气中大量余热未被利用,造成浪费。由燃煤锅炉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进入到除尘器内的除尘效果差,通常需要通过换热器对进入到除尘器内的烟气进行降温,以包装出现效果。通过除尘后的烟气再经过脱硫塔脱硫后排放,但是在烟气除尘时已经对烟气进行了降温,而低温烟气如果直接排放容易形成石膏雨。因此,通过脱硫塔脱硫处理后的烟气又需要通过换热器进行升温。
在烟气的除尘和脱硫过程中需要对烟气进行先降温后升温,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如果能将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中的余热加以利用,将会对电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除尘脱硫流程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电除尘器的输入端设置前置换热器,在脱硫塔的输出端设置后置换热器,通过水循环系统试下循环水在前置换热器和后置换热器之间循环。进入到前置换热器内的循环水与燃煤锅炉产生的高温烟气热交换,降低进入到电除尘器内烟气的温度,提高除尘效率;循环水与经过脱硫塔脱硫处理后的烟气进行热交换,升高进入到烟囱内烟气的温度,避免产生石膏雨。充分利用了燃煤锅炉产生烟气的余热,减少了电厂在烟气处理环节的能源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煤锅炉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除尘器烟气降温单元、脱硫塔烟气升温单元、水循环单元和压缩空气管道;所述除尘器烟气降温单元包括设置于电除尘器输入端的前置换热器;所述脱硫塔烟气升温单元包括设置于脱硫塔输出端的后置换热器;所述前置换热器的一端与燃煤锅炉的烟道连接,另一端与电除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后置换热器的一端与脱硫塔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烟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前置换热器和后置换热器均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包括与烟道连接的换热器壳体和设于换热器壳体内并与水循环单元连接的换热管;所述换热器壳体设有与烟道连通的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换热管设有与水循环单元连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器壳体安装有吹灰器;所述吹灰器输出端延伸至换热器壳体内部。
所述水循环单元包括第一供水管道、第二供水管道、热媒体平衡罐和增压泵组;所述第一供水管道的输入端与增压泵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后置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出水口和热媒体平衡罐的输出端并联接入到增压泵组的输入端;所述前置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进水口接入到第一供水管道的输出端;所述前置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出水口接入到第二供水管道的输入端;所述后置换热器的换热管的进水口接入到第二供水管道的输出端。
所述水循环单元还包括辅助换热单元;所述辅助换热单元包括第三供水管道、第四供水管道、热媒体辅助加热器和疏水加热器;所述第三供水管道并联接入到第一供水管道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疏水加热器安装于第三供水管道上;所述第四供水管道并联接入到第二供水管道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热媒体辅助加热器安装于第四供水管道上;所述热媒体辅助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辅助蒸汽母管,所述疏水加热器的输出端连接全厂疏水系统。
所述前置换热器上安装的吹灰器的输入端连接压缩空气管道;所述后置换热器上安装的吹灰器的输入端连接辅助蒸汽母管。
所述换热器壳体内位于进烟口和出烟口附近均设有温度监测点;所述换热器壳体内设有压力检测点;所述换热管设有温度检测点。
所述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二供水管道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温度检测点和压力检测点。
所述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二供水管道上均安装有流量计。
所述热媒体辅助加热器的输入端设有温度检测点和压力检测点;所述热媒体辅助加热器和疏水加热器的输出端均设有温度检测点。
所述压缩空气管道和辅助蒸汽母管上均设有温度检测点和压力检测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8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风分离式脱硝系统
- 下一篇:用于火电厂粉煤灰水力除灰系统的冲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