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微生物培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7776.3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8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飞;郭旭晶;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震秀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微生物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培养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微生物培养器。
技术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手段的更新,发现简单常规单一的营养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以甲烷菌为例,有以H2CO2为营养源的,也有以乙酸为营养源的。
目前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为了分离到一个样品中的不同甲烷菌,需要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而根据微生物不同的营养类型,则需要在配置好的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的营养源。这样使得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有几种营养需求,则需要做几瓶培养基,以实现对同一个样品分别富集培养。这样的操作不仅仅浪费器皿同时也是对原料的浪费,并且耗时费力,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厌氧微生物培养器,能够在同一仪器中实现对同一样品不同微生物或者不同营养类型的同一类微生物富集培养,培养过程不与外界接触,操作过程简单,有效减少了人力物力。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
一种厌氧微生物培养器,包括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与罐盖螺纹连接;所述罐体内壁上设置有沟槽,所述沟槽内部装有可上下滑动的隔板;所述隔板穿过所述罐盖伸向外部;所述隔板将罐体内部分区;所述罐盖上设置有开口,在开口处设置有盖帽。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罐体底部与隔板连接处设置有卡槽,用于卡住所述隔板,有效隔离所述隔板所分隔的区域。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沟槽内、卡槽内和罐盖的隔板穿过处均设置有密封胶垫,加强隔板和罐体连接处的密封性,使区域之间不会产生泄露现象。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罐体内部设置3个隔板,所述3个隔板将罐体内部分为A、B、C和D区域,能够实现不同微生物定量混合配比要求。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A、B、C和D区域相对应的罐盖处分别设置有带有盖帽的开口,所述带有盖帽的开口处用于向罐体内部加入营养液和气质等。
进一步的是,所述隔板顶部设置有拉环,用于方便使用者提拉和推下隔板。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刻度标识,便于使用者观察罐内物质的体积。
进一步的是,所述盖帽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软体胶质的圆柱塞体结构并贯穿所述罐盖;所述外层包裹内层周壁且将内层顶部露出,所述外层与所述罐盖顶部螺纹连接。其中,内层采用软体胶质材料制成能够防止空气进入罐内,并可以插入管道通入营养液或气质;外层能够将内层固定在罐体顶部,并可以通过外层打开罐帽,方便使用者向罐体内部加入营养液和微生物。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厌氧微生物培养器,能够实现在同一仪器中进行不同微生物富集培养;同时能够让不同微生物以不同的体积进行混合,实现微生物之间达到不同比例组合的目的;这样在容器内部进行微生物的混合可以避免接触外界,有效避免外界对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且保证了培养环境的厌氧性;操作过程简单,有效减少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微生物培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罐体内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罐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微生物培养器的工作示意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微生物培养器的工作示意二图;
其中,1是罐体,2是罐盖,3是沟槽,4是隔板,5是盖帽,6是卡槽;41是拉环,42是刻度标识,43是左隔板,44是右隔板,45是中隔板;51是内层,52是外层,53是盖帽A,54是盖帽B,55是盖帽C,56是盖帽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一种厌氧微生物培养器,包括罐体1和罐盖2,所述罐体1与罐盖2螺纹连接;所述罐体1内壁上设置有沟槽3,所述沟槽3内部装有可上下滑动的隔板4;所述隔板4穿过所述罐盖2伸向外部;所述隔板4将罐体1内部分区;所述罐盖2上设置有开口,在开口处设置有盖帽5。
如图2所示,在所述罐体1底部与隔板4连接处设置有卡槽6,用于卡住所述隔板4,有效隔离所述隔板4所分隔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未经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77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