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应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57652.5 | 申请日: | 2015-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李守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昌泽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0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 地址: | 223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应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脱离了电源线的限制,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电池中储存的电能用完后,需要进行充电,传统的充电装置包括连接电源的插座和连接电池的插头,插头上设有连接导线的金属插针,插座上设有连接导线的金属插孔,当插针插入插孔时,电源与电池导通进行充电;这种充电装置由于接触电阻大,在进行大电流充电时产生很高的热量,要求插针和插孔接触面不能有异物,否则会因发热而烧毁,当插座或插针氧化生锈时,安全系数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感应充电装置,可以解决现有充电装置接触电阻大,要求插针和插孔接触面不能有异物,否则会因发热而烧毁,导致安全系数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感应充电装置,包括由第一磁芯和第一线圈组成的充电插座,由第二磁芯和第二线圈组成的充电插头,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电源,第二线圈连接电池,所述第一磁芯为管型,其内壁设有线槽,第一线圈盘绕在线槽中;所述第二磁芯呈工字型,其两端的A圆盘和B圆盘为分别与第一磁芯两端内壁紧密配合,所述第二线圈缠绕在A圆盘和B圆盘之间的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第一磁芯为锥形管,所述第二磁芯两端的A圆盘和B圆盘为分别与第一磁芯两端内壁配合的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第一磁芯和A圆盘、B圆盘的锥度为莫氏锥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第二磁芯内设有空腔,所述第二线圈的端部插入空腔,再穿出B圆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B圆盘外壁连接有绝缘手柄,第二线圈的端部贯穿绝缘手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一、采用内壁盘绕有第一线圈的管型第一铁芯作为充电插座,采用缠绕有第二线圈的工字型第二铁芯作为充电插头,组成非接触式充电装置,不惧异物,发热量低,安全系数高;
二、采用莫氏锥度配合的插头和插座,插、拔十分方便而且牢固不易脱落;
三、绝缘手柄可以提高充电操作的安全性,防止线圈漏电导致的人身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感应充电装置,包括由第一磁芯2和第一线圈3组成的充电插座,由第二磁芯4和第二线圈5组成的充电插头,所述第一线圈3连接电源,第二线圈5连接电池,所述第一磁芯2为锥形管,其内壁设有线槽,第一线圈3盘绕在线槽中;所述第二磁芯4呈工字型,其两端的A圆盘41和B圆盘42为分别与第一磁芯2两端内壁紧密配合的锥形,所述第二线圈5缠绕在A圆盘41和B圆盘42之间的杆上;所述第一磁芯2和A圆盘41、B圆盘42的锥度为莫氏锥度;所述第二磁芯4内设有空腔,所述B圆盘42外壁连接有绝缘手柄6,所述第二线圈5的端部插入空腔,再穿出B圆盘42后,贯穿绝缘手柄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昌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昌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76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分布式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风电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并网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