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浮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55669.7 | 申请日: | 2015-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2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军;张辰;李涛;于圣平;刘波;周星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31 | 分类号: | G01N1/3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 地址: | 3000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 细胞 免疫 荧光 染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细胞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悬浮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是常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它应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用于观察目的蛋白的表达以及蛋白间是否存在共定位或共表达关系。
对于多见的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常用且普遍采用的是使细胞“爬片”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载体表面,然后进行经典的染色操作。然而对于在干细胞研究中常用的悬浮细胞球,因为它不贴壁,所以在经典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细胞球的丢失。尽管现有文献报道使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即可将悬浮细胞球粘附于盖玻片[1~3],但实际操作结果并非如此,即使使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仍仅有10%~20%细胞球会粘附于盖玻片表面,且其中95%以上的细胞球会在经典操作过程中丢失,最终导致样本量过少而实验失败。
针对悬浮细胞的不贴壁性,现有文献报道了多种可用于悬浮细胞球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Geraldo,S.等人研究发现将细胞球固定于胶原蛋白凝胶中确实可以保证细胞球不丢失[4],但此种方法仍然存在缺陷:首先,凝胶中的胶原蛋白纤维会起到遮挡作用,影响共聚焦显微镜的激发光强度和穿透距离;其次,为了达到同样的染色效果,染色过程中需要抗体工作液浓度加倍甚至三倍,并延长抗体孵育时间,增加了消耗的时间和实验经费[5]。如果将含细胞球的胶原蛋白凝胶铺于细胞小室内,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抗体工作液量,但是实际应用中,小室底部的有孔PET膜会影响高倍镜下对细胞细节的观察。
参考文献
1.Wu,L.,etal.,Jiaweisinisanfacilitatesneurogenesisinthehippocampusafterstressdamage.NeuralRegenRes,2013.8(12):p.1091-102.
2.Zhou,X.,etal.,Isolation,cultivationandidentificationofbraingliomastemcellsbymagneticbeadsorting.NeuralRegenRes,2012.7(13):p.985-92.
3.Velpula,K.K.,etal.,CordbloodstemcellsrevertgliomastemcellEMTbydownregulatingtranscriptionalactivationofSox2andTwist1.Oncotarget,2011.2(12):p.1028-42.
4.Geraldo,S.,A.Simon,andD.M.Vignjevic,Revealingthecytoskeletalorganizationofinvasivecancercellsin3D.JVisExp,2013(80):p.e50763.
5.Artym,V.V.andK.Matsumoto,Imagingcellsinthree-dimensionalcollagenmatrix.CurrProtocCellBiol,2010.Chapter10:p.Unit10181-20。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悬浮细胞球不贴壁生长难以制样以及现有悬浮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存在的各种缺点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浮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浮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装置,包括细胞小室,所述细胞小室为上端敞口的圆台型结构,细胞小室的底面为有机材料膜,还包括套装于细胞小室下端外部的染色套件,染色套件是中空且上端敞口的圆台型结构,中部形成内底,内底为下陷的圆锥面。
所述细胞小室上缘均布多个弧形缺口,且沿细胞小室的外圆周壁均布多个挂件,弧形缺口与挂件交错分布。
所述内底到染色套件顶端的垂直距离小于等于细胞小室外部的挂件下缘到细胞小室底面的垂直距离。
所述染色套件的上端内径与细胞小室下端外径紧配合。
所述染色套件采用具有韧性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56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