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冻干机的循环真空加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4876.0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2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共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5/00 | 分类号: | F26B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冻干机 循环 真空 加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冻干机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冻干机的循 环真空加油系统。
背景技术
循环系统内的导热油作为冻干机的介质传媒,是冻干机内板层的制冷 和加热的装置,循环系统的导热油经过一定流程,通过板层的内部。板层 是药品的载体,即需要冻干的药品放置在板层的上表面上,所以循环系统 内是否有空气,影响到导热油温度的均匀性,导热油温度均匀性,影响到 板层的温度的均匀性,板层温度的均匀性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如何保 证循环系统内无空气显得非常重要。
循环系统常规加油主要是把油桶从地面通过人力或物力,放置到箱体 顶上或更高的地方,通过重力的作用,让油从液位补偿桶的进口进去,系 统内的大量的气体从排气阀排出,但水平管路内还会残留空气。
为了排出循环系统内残余气体,先通过软管把排气阀和补偿桶口进行 连接,开启循环泵,还是根据重力原理,循环泵开启后,液体向下流,迫 使气体从排气阀排出,为了防止排出的残余气体携带油一起喷出,所以要 先把排气阀和补偿桶口进行连接。循环泵一起开启直到循环系统压力表指 针不再跳动为止,此时基本上可以判定残余空气基本上排出干净。
从开始加油到循环泵开启,再到压力表指针稳定,一台中型冻干机花 费的时间为6小时左右,另外还要把油桶升到高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 力,最后的结果还不能完全保证系统内没有空气,可见循环系统常规加油 方法的局限性非常多,必须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冻干机加油不便且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 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冻干机的循环真空加油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冻干机的循环真空加油系统,包括液位补偿桶、循环泵、真 空泵组、板层。液位补偿桶的入口与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接,板层的一端连 接至液位补偿桶入口与循环泵出口之间的管路,另一端连接至循环泵的入 口,液位补偿桶、循环泵和板层构成循环管路。真空泵组连接至液位补偿 桶的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包括电加热器,电加热器连接于板层 和循环泵之间,且电加热器包括加油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包括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连接于 电加热器和板层之间,且板式换热器还包括制冷剂出口和制冷剂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电加热器和循环泵之间设有检修阀和压 力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真空泵组和液位补偿桶之间设有抽真空 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板层设置于箱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液位补偿桶上还设有液位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冻干机的循环真空加油系统结 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降低操作的难度、减轻劳动强度、直接节约了人 力、物力,并且能够保证循环系统内无空气,直接保证了板层温度的均匀 性,间接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冻干机的循环真空加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冻干机的循环真空加油系统,其 在原有的系统上增加了部分管路,形成新的循环管路,从而实现更好地加 油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冻干机的循环真空加油系统主要包括: 液位补偿桶1、循环泵2、真空泵组3、板层6、电加热器4、板式换热器 5、箱体等。
下面来详细说明上述各个装置的结构、作用及其连接关系。
液位补偿桶1、循环泵2、电加热器4、板式换热器5、板层6依次连 接构成循环管路。具体来说,液位补偿桶1的入口与循环泵2的出口相连 接,液位补偿桶1上还设有液位计,用以检测液位补偿桶1内的液面高度。 板层6通常设置于箱体内以实现密封,板层6的一端连接至液位补偿桶1 入口与循环泵2出口之间的管路,另一端连接至循环泵2的入口,而在循 环泵2和板层6之间依次设有电加热器4和板式换热器5。电加热器4连 接于板层6和循环泵2之间,且电加热器4包括加油阀10,而板式换热器 5连接于电加热器4和板层6之间,且板式换热器5还包括制冷剂出口和 制冷剂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共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共和真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4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贵金属回收电弧炉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红豆杉叶子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