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自动化数控车床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52160.7 | 申请日: | 2015-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3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益 |
| 主分类号: | B23B7/14 | 分类号: | B23B7/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5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自动化 数控车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节能自动化数控车床,属于数控机床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 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 相应的加工,在我国香港等地也有人叫旋床,车床又称机床,使用 车床的工人称为“车工”,在机械加工行业中车床被认为是所有设备 的工作“母机”。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 的工件,以圆柱体为主,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 床。铣床和钻床等旋转加工的机械都是从车床引伸出来的,按用途和 结构的不同,车床主要分为卧式车床和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 床、单轴自动车床、多轴自动和半自动车床、仿形车床及多刀车床和 各种专门化车床,如凸轮轴车床、曲轴车床、车轮车床、铲齿车床。 在所有车床中,以卧式车床应用最为广泛。卧式车床加工尺寸公差等 级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1.6μm。近年来,计算机技 术被广泛运用到机床制造业,随之出现了数控车床、车削加工中心等 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现在的车床存在着许多缺点,如今的车床在运作 时主要有工人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只能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 修配车间,而且噪声特别大,耗能大,成本高。
因此需要一种节能自动化数控车床,用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自动 化数控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 节约能源,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密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节能自动化数控车床,包括溜板箱、丝杠、光杠和床身,所述床 身的左侧设置有挂轮箱,所述床身的左侧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座,且第 一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蓄电箱,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设置有进给箱,且 进给箱的前方设置有微电脑控制箱,所述进给箱的右侧设置有爪盘, 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置有废料盒,所述废料盒的上方设置 有溜板箱,且溜板箱的上端设置有刀架,所述床身的左侧上端设置有 尾座,且尾座的下端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下端设置有光杠。
进一步地,所述微电脑控制箱的右侧下方设置有急停开关,所述 蓄电箱和微电脑控制箱均与急停开关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电脑控制箱的前方设置有显示器和按钮,且显 示器和按钮均与微电脑控制箱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箱的前方设置有蓄电箱门,且蓄电箱与蓄电 箱门通过铰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座的圆心处设置有顶针,且尾座与顶针通过螺 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刀架的上端设置有换刀手柄,且刀架与换刀手柄 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自动化数控车床, 结构合理,减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实用新型节能自动化数控车 床一经使用就能显示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使原来不能 解决的许多问题,找到了科学解决的途径,集万能型车床、加工精度 高的精密型车床和加工效率高的专用型车床的特点于一身,能大大地 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现有的车床不在具有局限性,而且该实用新型特 别节能,自身具有发电蓄电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自动化数控车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爪盘、2-急停开关、3-进给箱、4-挂轮箱、5-蓄电箱门、 蓄6-电箱、7-第一底座、8-刀架、9-换刀手柄、10-溜板箱、11-尾 座、12-丝杠、13-光杠、14-废料盒、15-床身、16-微电脑控制箱、 17-第二底座、18-显示器、19-按钮、20-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 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益,未经李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2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