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渐变的波浪形屋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1159.2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2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成;王芳;邢丹;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10 | 分类号: | E04B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白云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渐变 波浪形 屋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施工中,建筑屋面以平屋面、坡屋面或斜屋面为主,此类屋面施工技术基本已经成熟,施工难度较小。但近年以来,为追求建筑外立面效果及设计亮点,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采用曲面类屋面设计;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等理念,结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其中空心楼板结构具有跨度大、重量轻、使用性能好、造价低、施工方便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这就需要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并有详细和可操作的施工方法做保障,使得施工完成后的建筑作品符合预定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渐变的波浪形屋面结构,不仅能满足公共场所对于大空间的需求,而且还有较好的承载力,更为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渐变的波浪形屋面结构,其屋面板是一组连续的波浪形结构,波浪的波形沿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渐变至水平,所述屋面的内部纵向上均匀间隔设有暗梁,暗梁之间间隔设有空心管。
所述屋面板在横向上的一组波浪的波峰波谷由最大高度差渐变至水平、纵向上是由每个波峰或者波谷呈坡形斜面变至水平。
所述屋面板的横向上的波峰波谷的最大高度差为1.5~2.5m。
所述屋面板的厚度为800~1200mm,其内部空心管的直径为750~950mm、空心管的壁厚8~12mm。
所述屋面板内部设置的暗梁,平均间距在1200mm~1600mm,梁高为800~1200mm。
所述波浪形屋面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而成,屋面内侧为清水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渐变的波浪形屋面结构结构特殊、整体性好,有理想的承力能力,而且沿两个方向的渐变实现了不同水平高度之间的屋面的连接,保证了屋面的整体性要求,更为安全可靠,而且效果更好,同时屋面内部预埋多个空心管,实现了屋面空心结构,减轻了屋面自重,有利于后期施工,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渐变的波浪形屋面结构的施工时将整个模板体系进行分层施工,第一层为传统脚手架层,而第二层则根据屋面的特殊结构按照标高控制网设置短木方竖向龙骨,用以支设屋面底模,以达到设计效果,该方法切实可行、降低了施工难度,为现代化建筑及其施工开辟了一种新的解决手段和途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渐变的波浪形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渐变的波浪形屋面结构的一个波峰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暗梁和空心管分布的俯视结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空心管浇筑后的屋面面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屋面板、1.1-暗梁、1.2-空心管、2-钢管立杆、3-钢管横杆、4-钢管剪刀撑、5-木方主龙骨、6-平台板、7-短木方竖向龙骨、8-木方剪刀撑、9-水平次龙骨、10-底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这种连续渐变的波浪形屋面结构,其屋面板1是一组连续的波浪形结构,波浪的波形沿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渐变至水平,所述屋面板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而成,屋面内侧为清水混凝土。
参见图1所示,所述屋面板在横向上的一组波浪的波峰波谷由最大高度差渐变至水平,屋面板1的横向上的波峰波谷的最大高度差为2m,参见图2所示,纵向上是由每个波峰或者波谷呈坡形斜面变至水平。
参见图5、图6所示,所述屋面板的内部纵向上均匀间隔设有暗梁1.1,暗梁之间间隔设有空心管1.2,空心管排设方向与暗梁平行,由于屋面为波浪形结构,为了使空心管更能契合屋面形状,将空心管分割成多个管节,使其顺应屋面形状排布,所述屋面板1的厚度为1000mm,其内部空心管的直径为840mm、空心管的壁厚10mm,所述屋面板1内部设置的暗梁,平均间距在1400mm左右,梁高为1000mm左右。
参见图3、图4所示,一种如所述的连续渐变的波浪形屋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现场暗梁布置结构,进行定位放线工序:根据暗梁布置对所有钢管立杆进行定位放线,其中楼板区域钢管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为900mm,每道暗梁下水平增设两道立杆。
步骤二,根据屋面板的波谷的最低点搭设第一层支撑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11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