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造药芯铜钎料的铜合金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0907.5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8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钟素娟;吕登峰;鲍丽;朱坤;赵建昌;程亚芳;马佳;于奇;丁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35/14 | 分类号: | B23K35/1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边延松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药芯铜钎料 铜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药芯铜钎料的铜合金带。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钎焊工艺是用丝或条状铜钎料粘钎剂使用或用气体钎剂或加热前预先将 钎剂涂覆在工件上,钎料用量无法保证,且容易出现焊接缺欠,随之而来的是返工、返修甚 至报废,造成铜钎料和原材料的浪费,增加制造成本。此外,钎料粘钎剂或预先涂覆钎剂的 过程增加了一次焊前操作,增加了工序和操作时间,并在钎焊工艺中增加一个变量,从而影 响焊接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气体钎剂活性不够,去除氧化膜效果较差。由于此种钎焊 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不易准确控制钎剂的用量,所以经常出现钎剂添加过多或 不均匀现象,不仅大量浪费钎剂,而且焊后工件表面残余的钎剂残渣较难清洗,易腐蚀接 头;另外接头质量多依赖于操作员的个体水平。
随着现代化制造业加大对钎焊成本的控制(表现为自动化焊接逐渐取代人力成本 较高的手工焊接,铜钎料用量的精确控制),以及外界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关注度不断加大, 药芯铜钎料在这种产业升级需求下应运而生。
药芯铜钎料是由铜钎料带包覆一定比例的粉末钎剂卷制而成,它与传统的实芯钎 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药芯铜钎料自带钎剂,钎焊操作时减少了添加钎剂的工序,具有焊 接效率高、成分调节灵活、节能节材、焊剂用量少、污染小、焊缝成形美观等优点,适用于连 续自动焊接。
目前市面上常见为有缝药芯铜钎料,其制备方法为:合金带经过轧辊卷曲变形形 成向上开口的U型带,然后将钎剂传输至U型带内,U型带经过轧辊轧制变形成为搭接的管状 结构的药芯钎料。然而制备出的药芯铜钎料直线度差,造成药芯偏芯,且所用铜合金带储存 和运输时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度高、规则排列且防止药芯铜钎料出现偏芯 的铜合金带,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合金带便于运输和储存,用于制备一定直线度的药芯铜钎 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制造药芯铜钎料的铜合金带,所述铜合金带的用于包裹药 芯的一面为粗糙度Ra≥12.5μm的粗糙面、相背的另一面为平整光滑面,且所述的铜合金带 采用轴向单排径向多层的方式盘绕成为盘形结构或采用轴向多排径向多层的方式盘绕在 工字形的卷盘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铜合金带的宽度为6.5~12.5mm,宽度极限偏差为0.2mm; 所述铜合金带的厚度为0.15~0.5mm,厚度极限偏差为0.02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合金带的用于包裹药芯的粗糙面为横向直纹滚花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合金带的直线度小于5mm/1000mm或1mm/10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铜合金带直线度高、规则排列且防止药芯铜钎料出现偏芯,所述铜 合金带储存和运输时更方便高效。采用该实用新型所述铜合金带制备出的药芯铜钎料直线 度好,挺度高,避免了制备药芯铜钎料过程中产生的偏芯现象,有利于自动化钎焊工艺的推 广应用。所述铜合金带一面直纹滚花,制备出的药芯铜钎料能阻止焊条加工时钎剂流动或 团聚,提高钎剂分布的均匀性;加大焊接时钎剂的把持力,防止钎剂滑落,使焊条在使用过 程中不空芯,大大增加了焊条的刚度,方便焊接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合金带连续层绕在卷盘上轴向多排径向多层结构示意 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合金带连续螺旋形层绕在卷盘上轴向多排径向多层结构 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铜合金带轴向单排径向多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中序号:1-铜合金带,2-卷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制造药芯铜钎料的铜合金带,所述铜合金 带的用于包裹药芯的一面为粗糙度Ra≥12.5μm的粗糙面、相背的另一面为平整光滑面,且 所述的铜合金带采用轴向单排径向多层的方式盘绕成为盘形结构或采用轴向多排径向多 层的方式盘绕在工字形的卷盘上,还可以采用连续螺旋形层绕在工字形的卷盘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0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