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0321.9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9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中;王硕;王崧琳;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2 | 代理人: | 张群峰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拉力 试验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拉力实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在预应力拉 力试验机上使用的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混凝土用预应力钢绞线在进行拉伸试验时,需要对 应力变化数据进行采集,以确定钢绞线性能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但是, 由于预应力钢绞线是由若干根钢丝扭转而成,从而在采用传统的拉力 试验机夹具进行拉伸时,容易出现打滑及试样在钳口处断裂,而导致 试验失效。
传统的拉力试验机是将钢绞线试样包裹敷料后,通过钳口的夹 紧,分别固定在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夹具上,再进行拉伸试验。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操作繁琐并且不能有效地解决打 滑及试样在钳口处断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拉伸试验的预应 力拉力试验机夹具,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个或多个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用于对预应力钢绞 线进行拉伸试验,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主体,包括用于放置钢绞线的V形槽,V形槽纵向布置在 夹具主体的上表面上;以及
基部,位于夹具主体的下表面上,沿夹具主体的横向布置,并且 用于将夹具固定在试验机上,
其中,在组成夹具主体的V形槽的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夹齿, 用于夹持钢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能够在进行钢铰 线预应力拉力试验时,有效地解决试样打滑以及在钳口处断裂的风 险,而稳定且可靠地夹持钢铰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组成夹具主体的V形槽的 两个表面所夹的角度小于90度。在这种情况下,夹持钢铰线时不易 打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置在V形槽的两个表面 上的夹齿的齿顶角小于60度。夹齿的顶端边缘处设置成圆角过渡。 将夹齿设置成齿顶角小于60度且夹齿的顶端边缘处为圆滑过渡,不 易造成钢铰线表面磨损并且不会造成夹齿的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夹齿的高度小于2mm,相 邻夹齿之间的间隔小于2mm。如此设置的夹齿的高度变小且密度变 大,从而更进一步地不易使夹齿磨损并且损坏钢铰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基部的侧面形状为梯形,以 与试验机上的相应形状的凹槽相接合。梯形配合使得接合方便且可 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能够有效地解决 在操作时钢铰线打滑且断点位置不理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的前视图;
图2是该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的左视图;
图3是该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的I部分的放大图;以及
图5是图4中的A-A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 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的前视图,示出了夹 具主体1和基部2。图2是该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的左视图,示出 了夹具主体1上的V形槽3。图3是该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的俯视 图,示出了V形槽3上的多个夹齿4。
如图1至图3所示,预应力拉力试验机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和基 部2。夹具主体1用于放置钢铰线,基部2用于将夹具固定设置在试 验机上。
具体地由图2所示,夹具主体1包括用于放置钢绞线的V形槽3, 由图3可知,V形槽纵向贯穿夹具主体的上表面。由示出了图3中的 I部分的放大图的图4可以看出,组成夹具主体1的V形槽3的两 个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夹齿4,用于夹持钢铰线。
由图1和图2所示,基部2位于夹具主体1的下表面上,贯穿夹 具主体1的底部横向地布置,用于将夹具固定在试验机上。在本如图 1所示的本示例中,基部2的侧面形状为梯形,从而能与试验机上的 具有相应形状的凹槽相接合,而将夹具固定在试验机上。
由图3所示,组成夹具主体1的V形槽的两个表面所夹的角度 为α,优选的是,α小于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0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