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电转开关量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9867.2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6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刚强;陈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万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2 | 分类号: | G01R3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电转 开关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强电转开关量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强电的检测通常是通过试电笔人工进行测量,对于一些大型的公共场合,由于电源众多,仅靠人工进行逐一测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也做不到实时监测,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电转开关量模块,具有方便强电检测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强电转开关量模块,包括:
第一接线排,具有若干输入插口,以输入若干不同的强电;
若干分别与所述插口耦接的AC-DC转换器,所述AC-DC转换器用于将输入的强电转换为直流电;
若干光耦合器,与若干AC-DC转换器一一对应,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耦接于AC-DC转换器的输出端,以实现对直流电进行光电隔离;
第二接线排,具有若干输出插口,每一个输出插口对应地耦接于一个光耦合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相邻两个光耦合器的输出并联的搭桥模块,所述搭桥模块通过检测相邻两个AC-DC转换器的输出,并在该两个AC-DC转换器均有输出时,将与该两个AC-DC转换器对应的两个光耦合器的输出端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搭桥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具有两个输入端,该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相邻两个AC-DC转换器的输出端,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相邻两个AC-DC转换器是否有输出,并在有输出时相应的控制信号;
桥接单元,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以将与该两个AC-DC转换器对应的两个光耦合器的输出端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检测部,用于用于检测该相邻两个AC-DC转换器的其中一个是否有输出,并在有输出时相应的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检测部,用于用于检测该相邻两个AC-DC转换器的另一个是否有输出,并在有输出时相应的第二检测信号;
逻辑处理部,用于在同时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时,输出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部包括:
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耦接于该相邻两个AC-DC转换器的其中一个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一第一三极管,其基极耦接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点,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耦接于该相邻两个AC-DC转换器的其中一个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部包括:
串联连接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耦接于该相邻两个AC-DC转换器的另一个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一第二三极管,其基极耦接于第二电阻和第四电阻的连接点,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耦接于该相邻两个AC-DC转换器的另一个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逻辑处理部包括或非门电路,具有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输入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个输入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桥接单元包括一第一MOS管,其栅极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源极耦接于该相邻两个光耦合器的其中一个的输出端,漏极耦接于另一个光耦合器的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以上方案,只要把多个强电电源的接头插到第一插排上,强电经过AC-DC转换、光电隔离后,变成开关量信号,并通过第二插排输出统一输出;这样一来,测量人员只需要利用相应的检测设备,插入到该第二插排中,便可直接同时了解多个强电电源的情况,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C-DC转换器、光耦合器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搭桥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00、AC-DC转换器,200、光耦合器,300、搭桥模块,310、第一检测单元,320、第二检测单元,330、逻辑处理单元,340、桥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万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万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9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