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8881.0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9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明;邓亮;刘玉成;崔永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B05C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余毅勤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柔性显示用基板的 涂布系统。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FlexibleDisplay)技术在近十年有了飞速地发展,由此带动柔性 显示装置从屏幕的尺寸到显示的质量都取得了很大提升。由于柔性显示装置具 有可卷曲、宽视角、便于携带等特点,因此,在便携产品、多数显示应用领域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良好的市场潜力。
柔性显示装置是一种基于柔性材料制作的显示装置,其包括柔性基板和制 作于柔性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与显示层。通常,在制造时,首先会将柔性基板 贴合于硬质基板上;之后,在柔性基板上制作驱动电路层与显示层;最后将柔 性基板与硬质基板分离,从而形成柔性显示装置。
在柔性显示装置的制备过程中,柔性基板的制备非常关键。现有的柔性基 板,通常由聚酰亚胺胶通过狭缝式涂布装置涂布在硬质基板上,以形成聚酰亚 胺薄膜,进而将该聚酰亚胺薄膜固化成型并与硬质基板分离从而制得柔性基板。
由于聚酰亚胺胶的粘度往往高达3000厘泊(CP)以上,在高粘度情况下, 聚酰亚胺胶内容易生成气泡,直接影响涂布质量。因此,涂布时,必须去除聚 酰亚胺胶内的气泡。为了消除气泡的影响,目前通常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将聚酰亚胺胶(即柔性胶)长时间静置在密封罐内,以使气泡自然脱离 胶材;
2、真空脱泡,即以抽真空方式去除气泡(可另辅以搅拌);
3、使涂布装置的喷嘴不断排出聚酰亚胺胶而去除气泡。
发明人发现,上述三种方法不但脱泡效果差,而且脱泡效率低;同时聚酰 亚胺粘度高还会导致涂布困难、涂布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以上这些因素均会 降低涂布质量和涂布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胶脱泡 效率低、脱泡不完全会残留气泡以及高粘度柔性胶涂布困难、涂布质量不易控 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布系统,包括脱泡罐、加 热机构、搅拌机构、抽真空机构、输送机构和喷嘴;其中,所述喷嘴连接所述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所述脱泡罐;所述脱泡罐连接所述抽真空机构; 所述搅拌机构插入所述脱泡罐内进行搅拌;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脱泡罐内 和/或外,对所述脱泡罐中盛放的柔性胶进行加热。
可选的,在所述的涂布系统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导热棒和马达,所述马 达套接于所述导热棒的一端,所述导热棒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脱泡罐内,所述 加热机构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导热棒内 或外。
可选的,在所述的涂布系统中,所述发热元件为电磁元件或者电阻元件或 者红外元件。
可选的,在所述的涂布系统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棒和马达,所述马 达套接于所述搅拌棒的一端,所述搅拌棒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脱泡罐中。
可选的,在所述的涂布系统中,所述抽真空机构包括真空管路和真空泵, 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真空管路连接所述脱泡罐。
可选的,在所述的涂布系统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氮气管路,所述氮气管 路连接所述脱泡罐,氮气通过所述氮气管路输送至所述脱泡罐中。
可选的,在所述的涂布系统中,所述加热机构还设置于所述喷嘴内或外, 对所述喷嘴中的所述柔性胶进行加热。
可选的,在所述的涂布系统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模块和温度控制模 块,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对所述脱泡罐和/或所 述喷嘴中的柔性胶进行加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加热模块的加热温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涂布系统中,所述加热模块为加热器,所述脱泡罐和/或 喷嘴的内部或者外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加热器。
可选的,在所述的涂布系统中,所述加热器为电阻加热器或者电磁加热器 或者红外线加热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布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8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