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膝关节治疗仪的驱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47741.1 | 申请日: | 2015-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8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范炳华;王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A61H2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傅剑舟 |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膝关节 治疗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膝关节治疗仪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据国内的一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40岁以上人群中患膝关节病率为46.3%,随年龄增长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据此推算,将有近1.2亿老年人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传统的膝关节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电疗、康复理疗、药物、激光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中有些是需要配合器械完成。目前的膝关节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振动过大,振动过大主要是因为设备中的驱动装置不稳定,通常的电机直接与蜗杆连接,电机容易咬死,短暂的发热使得电机烧坏,另外,若电机有不规律的振动会直接传给蜗杆,设备的整体运行不稳,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膝关节治疗仪的驱动装置,可调整电机转轴与蜗杆之间的中心点,形成软连接,避免电机咬死,保证设备平稳的运行,治疗效果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膝关节治疗仪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通过电机转轴连接的蜗杆,所述蜗杆带动蜗轮转动,所述蜗轮带动两侧的从动轮转动,所述电机与蜗杆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电机通过该连接组件与蜗杆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电机相连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与蜗杆相连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一连接件设置若干缓冲垫,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缓冲垫相匹配的通孔。
电机转轴通过连接组件再与蜗轮蜗杆进行连接,其之间形成软连接,可调整中心点,避免电机咬死,且缓冲垫可分散和减小振动,保证设备运行平稳,治疗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转轴与第一连接件设置的定位块相连接,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间设有转动定位台,所述转动定位台上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转动定位台的背部与蜗杆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垫均匀分布在转动定位台的周围。均匀的分散电机产生的振动,减缓甚至抵消振动,使得后续运行平稳,治疗过程稳定。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改进措施,其有益效果显著:本实用新型可调整电机转轴与蜗杆之间的中心点,形成软连接,避免电机咬死,保证设备平稳的运行,治疗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中1是电机,2是第一连接件,3是第二连接件,4是蜗轮,5是从动轮,6是缓冲垫,7是转动定位台,8是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2所示,一种用于膝关节治疗仪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以及通过电机转轴连接的蜗杆,蜗杆带动蜗轮4转动,蜗轮4带动两侧的从动轮5转动,电机1与蜗杆之间设有连接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与电机1相连的第一连接件2、以及与蜗杆相连的第二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3朝向第一连接件2设置若干缓冲垫6,第一连接件2上设有与缓冲垫6相匹配的通孔。电机转轴与第一连接件2设置的定位块相连接,定位块上设有定位柱(定位块与定位柱图中未标示出,定位块为与转动定位台相同的形状,定位柱为圆柱形,正好与定位孔相配合),第二连接件3的中间设有转动定位台7,所述转动定位台7上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8,转动定位台7的背部与蜗杆的一端相连接,缓冲垫6均匀分布在转动定位台7的周围。
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7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