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跨建筑结构液压推移就位施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6869.6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3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廖艳林;范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城建(海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125 海南省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结构 液压 推移 就位 施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具体为一种大跨建筑结构液压推移就位施工设备,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9世纪后半期以来,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使大跨度建筑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新品种的钢材和水泥在强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轻质高强材料、新型化学材料、高效能防水材料、高效能绝热材料的出现,为建造各种新型的大跨度结构和各种造型新颖的大跨度建筑创造了更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大跨度建筑发展的历史比起传统建筑毕竟是短暂的,它们大多为公共建筑,人流集中,占地面积大,结构跨度大,大跨度钢构在这些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多。这种大跨度钢构一般在施工地面整体组装,组装好之后再推移到位。但是,由于大跨度钢构比较沉重,目前一般采用绳索进行推移,这种推移方式比较麻烦,而且安全性较低,绳索磨损相当严重,而液压推移方式在最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液压推移方式稳定性较差,由于反力支座需要反复拆卸,很容易造成反力支座拆卸时损坏,造成安全隐患,同时,施工效率较低,不能满足高效、安全稳定的要求。
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跨建筑结构液压推移就位施工设备,其通过设置将反力支座设置为卡设在条形支撑槽内,方便了施工过程中水平反力支座的拆卸,同时,条形支撑槽与卡槽钢板紧密配合,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能够快速、安全的将大跨度建筑钢构推移就位,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种大跨建筑结构液压推移就位施工设备,其包括底座、侧支撑挡板、条形支撑槽、滑轨、水平反力支座、液压千斤顶活塞杆、液压千斤顶缸体、被推移建筑结构支座、卡槽钢板和施力加强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侧支撑挡板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边,两个所述侧支撑挡板之间的底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所述滑轨,所述侧支撑挡板上等间距间隔设置有所述条形支撑槽,且相邻两个所述条形支撑槽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液压千斤顶活塞杆一个行程的位移,所述水平反力支座包括卡槽钢板和施力加强座,所述卡槽钢板可拆卸的卡设在所述条形支撑槽内,所述施力加强座设置在所述卡槽钢板的下端,所述施力加强座的一端与所述液压千斤顶活塞杆铰接连接设置,所述液压千斤顶缸体与所述被推移建筑结构支座铰接设置,所述被推移建筑结构支座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所述被推移建筑结构支座的上端设置有弧形凹槽或者方形定位卡槽。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卡槽钢板的厚度为10-20mm。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侧支撑挡板的厚度为8-18mm。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卡槽钢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条形支撑槽的宽度3-6mm。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施力加强座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条形支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侧支撑挡板高度的一半,且小于所述侧支撑挡板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跨建筑结构液压推移就位施工设备,其通过设置将反力支座设置为卡设在条形支撑槽内,方便了施工过程中水平反力支座的拆卸,同时,条形支撑槽与卡槽钢板紧密配合,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能够快速、安全的将大跨度建筑钢构推移就位,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跨建筑结构液压推移就位施工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跨建筑结构液压推移就位施工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侧支撑挡板,3、条形支撑槽,4、滑轨,5、水平反力支座,6、液压千斤顶活塞杆,7、液压千斤顶缸体,8、被推移建筑结构支座,9、卡槽钢板,10、施力加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城建(海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城建(海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68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