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3582.8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9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回弹 性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污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 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油类污染对生态和环境破坏性极强,随着原油和各种油类产品的 使用和运输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种规模的溢油事件也就 变得频繁,近年公海上的油船油罐泄漏已引起公众极大的重视。众所周 知,油膜污染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因为油膜阻碍氧气进入水 体,使水体缺氧,而且油被冲到海滩,也会对周围的生物造成严重的影 响。为保护生态环境,大量吸油材料因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研发与运 用。
目前治理水上溢油事故的主要手段是将吸油棉放入待治理区域,待其 充分吸油后从水面打捞出来,再投入新的吸油棉进行后续吸油工作,打捞 出来的吸油棉无法进行有效的重复使用,现实生活中为了节约资源,往往 通过挤压处理的方式将吸油棉中的油污挤压掉,欲对吸油棉进行再次循环 使用,然而在挤压的过程中,若压力过小则无法将油污挤压排净而影响再 次使用,若压力过大则容易造成吸油棉无法回弹,影响后续循环使用过程 中吸油棉的吸油效率,严重则导致吸油棉报废无法再次使用,从而增大治 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装 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采用螺旋弹簧实现吸油棉管体的重复 循环使用,有效避免了由于挤压处理时压力过大导致吸油棉管体无法回弹 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 油装置,包括外包罩和若干个吸油棉组件,所述外包罩内具有容纳空间, 所述外包罩具有侧壁、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吸油棉组件在所述外包罩侧 壁内表面上环绕一周间隔排列,所述吸油棉组件包括吸油棉管体和螺旋弹 簧,所述吸油棉管体形成封闭所述螺旋弹簧的空间,所述吸油棉管体外表 面和所述外包罩侧壁内表面通过固定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油棉组件环绕所述外包罩侧壁内表面一周排列后形成 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含有凝油剂和吸油材料的复合型溢油治理材 料。
优选地,所述吸油棉组件环绕所述外包罩侧壁内表面一周等间隔竖直 排列。
具体地,所述螺旋弹簧为圆柱形螺旋弹簧。
优选地,所述外包罩为双层结构,外层为亲油层,内层为过滤层。
优选地,所述外包罩上设有可开启的外包罩开口,通过所述外包罩开 口可将所述吸油棉组件放入所述外包罩内。
详细地,所述外包罩开口通过拉链实现开启和闭合。
可选地,所述外包罩开口位于所述外包罩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线扣、魔术贴或子母扣。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弹簧的压缩极限高度大于所述吸油棉管体的压缩 极限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装置采用螺旋弹簧实现 吸油棉管体的重复循环使用,有效避免了由于挤压处理时压力过大导致吸 油棉管体无法回弹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装置中吸油棉组件环绕 形成的空腔中填充含有凝油剂和吸油材料的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大大提 高了该装置的吸油能力,而且填充物可以为整块材料,也可以为零碎边角 材料,提高了吸油材料的利用率。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装置将螺旋弹簧封闭在 吸油棉管体内,再将吸油棉管体通过固定件整齐固定在外包罩的侧壁上, 为可拆卸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而且实用性强。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装置中外包罩设计为双 层结构,其中包括亲油层,更有利于油污的吸收。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装置中的外包罩设计有 开口,方便填充和更换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能够实现该装置的重复循环 使用,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 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 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 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回弹性能的吸油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3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型实心预制桩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中建构筑物的破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