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2312.5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2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苏波;曹辉;于广利;艾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3 | 分类号: | H01R13/523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线 工件 输送 设备 系统 | ||
1.一种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水下旋转接电装置、工 件接电装置和输送机接电装置组成;所述水下旋转接电装置与工件接电装置和输送机接电装 置之间分别通过导电电缆(15)和电缆(42)相连;
所述水下旋转接电装置由支撑支架(11)、旋转套(12)、接电花环(13)、旋转轴(14) 和导电电缆(15)组成;所述接电花环(13)固定在支撑支架(11)内部,支撑支架(11) 外侧嵌有旋转套(12),旋转轴(14)穿过接电花环(13)和旋转套(12),并通过旋转套(12) 与支撑支架(11)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14)一端绝缘连接外部传动系统,另一端导电, 通过导电电缆(15)与工件接电装置连接;
所述工件接电装置由防护套(21)、接电触点(22)、限位板a(23)、导向螺栓(24)、 弹簧a(25)、弹簧支座(26)、位于弹簧支座(26)下方的绝缘块(27)和套管(28)组成; 所述防护套(21)通过螺栓固定在限位板a(23)上,防护套(21)上设有接电触点(22), 套管(28)上端通过限位板a(23)限位,下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套管(28)内设有弹簧 支座(26),弹簧支座(26)上装有弹簧(25),弹簧(25)接触限位板a(23),并与限位 板a(23)之间有导向螺栓(24)导向,在外力作用下,防护套(21)整体能够沿弹簧支座 (26)纵向移动;撬体上装有工件,防护套(21)上的接电触点(22)与橇体接触点(29) 接触,使工件接电;
所述输送机接电装置由连接盘(31)、十字连接板(32)、护套(33)、连接块(34)、导 向杆(35)、导电电刷(36)、护罩(37)、弹簧b(38)、调整套(39)、防护罩(40)和限 位板b(41)组成;所述十字连接板(32)固定在连接盘(31)上,连接盘(31)外侧设有 护套(33),护套(33)通过螺栓与连接盘(31)固定;所述连接块(34)固定于调整套(39) 上方;所述导电电刷(36)端部固定有连接导向杆(35),导向杆(35)与调整套(39)通 过内外螺纹相连,导向杆(35)与调整套(39)之间装有弹簧b(38),弹簧b(38)外侧套 有护罩(37),调整套(39)的端部通过限位板b(41)及轴端挡圈进行限位,并安装有防 护罩(40);所述导电电刷(36)与接电铜排(43)相连,接电铜排(43)按低压、高低压 过渡及高压三部分对其进行供电,并通过电缆(42)与接电花环(13)相连,将电流传递到 水下旋转接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旋转轴(14)通过导电电缆(15)与限位板a(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旋转套(12)、连接盘(31)、护套(33)和防护罩(40)均是由非金属材料加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连接盘(31)、护套(33)和防护罩(40)均是由聚四氟乙烯加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旋转轴(14)采用不锈钢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防护套(21)为半封闭的腔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接电触点(22)与橇体接触点(29)的接触面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十字连接板(32)为铬青铜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装生产线工件输送设备的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电刷(36)为六组,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与接电铜排(44)和接地铜排(43)相连, 其中下面四组与接电铜排(43)相连,上面两组与接地铜排(4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23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