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演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41933.1 | 申请日: | 201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0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魏沁祺;董晓明;彭玲;陈曦;王圣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演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多媒体和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演示系统。
背景技术
多媒体演示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灵活的生成各种数字化图像、视频和声音信息, 结合展示者的个性创意,在传递展示主旨和具体内容的同时,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传统的多媒体演示是以固定的次序推进演示内容,将演示限定在固定的平面内,演示 过程是单向的、缺乏参与互动和体验的手段,这样的演示往往只能给受众留下粗浅的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想理念和欣赏水平也随之大大提高,无论是演示 者还是受众,都对演示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1)从演示者的角度,演示的效果要能更多地借助空间氛围的营造来实现。演示者 不再是单独的、枯燥的、机械的通过点击电脑鼠标进行展示内容的播放,而是利用互动性 (例如肢体语言)的方式,艺术性的呈现和发布被赋予了生命、活力和情感的展示内容, 将演示者对演示内容的理解、以及潜在的意识情绪,完美地推送给受众。
(2)从受众的角度,要求在演示的过程中自身的融入程度高,自己不是被动的参观, 而是主动的体验。即使是艰深的技术讨论也演示形式更加丰富,能更多地体现趣味性和游 戏性,呈现更加明快、舒适流畅、生动直观的演示效果。
基于上述要求,我们需要一种能多人协同操作的演示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支持4人使用不同方式完成演示的演示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演示系统,包括展示器、触控平板电脑、智能 手机、体感控制器;
所述展示器包括红外触控接收传送器、显示器、主机,红外触控接收传送器接收展示 者的人手触控动作信号(人手触控动作包括:拖动、放大、缩小、双击、单击、旋转等), 并将该信号传送给主机,主机将该信号传递给显示器进行相应的多媒体效果显示;
所述触控平板电脑是一种能与展示器进行远程通信的触控平板电脑,触控平板电脑通 过HDMI接口与无线视频传输器发射端连接,无线视频传输器发射端接收触控平板电脑传 来的演示操作信息,然后将该演示操作信息传递给无线视频传输器接收端,无线视频传输 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主机,主机将该演示操作信息传递给显示器进行显示;
所述智能手机通过WIFI与主机进行通信,智能手机将信号传送给主机,进而在展示 器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相应的多媒体效果;
所述体感控制器与主机的USB接口连接。所述体感控制器是一种通过感知人体的肢体 动作来实现获取控制权进而完成翻转、放大、缩小、定位等展示操作的装置。体感控制器 也可与主机进行远程无线通信,将接收到的体感信号传送给主机,进而在展示器的液晶显 示器上显示相应的多媒体效果。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展示器为支持壁挂的多点触控显示设备,展示器通过支架固 定在墙体上。无线视频传输器发射端能在Wifi网络的支持下,实时的将视频数据传输至 无线视频传输器接收端。展示者将展示内容由主机下载至触控平板电脑上,通过触摸触控 平板电脑,将演示操作传送至展示器的显示器(液晶屏)上显示。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当前先进的交互性多媒体展示技术(触 控、体感)进行整合,为演示者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4人多模式协调操作的数字演示系 统;本实用新型支持多种场合不同部位的叠加演示操作,可根据演示者的实际使用需求, 任意的选择本地触控、远程触控、体感控制等操作演示方式进行展示,增加演示趣味性, 提高受众的演示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 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演示系统,包括展示器、触控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体感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1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