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软包离子电池极片导电率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1048.3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1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富权;陈海平;韩彦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离子 电池 导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子电池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软包离子电池极片导电率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锂电池活性物质的电导率低,电子传送速度慢,同时有机溶剂电解液的离子迁移速度慢,目前锂电池的制作方法只能采用把涂布厚度控制在较薄的尺寸的方法来缩短电子和离子的迁移距离来解决此问题,这种方法增加了制作成本,而且降低了体积利用率,电池的能量密度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性问题是提供一种提升软包离子电池极片导电率的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升软包离子电池极片导电率的结构,其包括集流体箔材、电极活性材料及石墨烯,所述的集流体箔材两面涂覆有电极活性材料和石墨烯,电极活性材料与石墨烯处于同一个涂覆层,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与石墨烯是呈间隔性分布的,所述间隔性分布电极材料的宽度在1mm—10mm,间隔性分布石墨烯的宽度在0.01mm—1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提升了电池极片导电率,电极活性材料与石墨烯是呈间隔性分布,电解液的渗透效果更好,电池的循环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附图对本新型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提升软包离子电池极片导电率的结构,其包括集流体箔材1、电极活性材料2及石墨烯3,所述的集流体箔材1两面涂覆有电极活性材料2和石墨烯3,电极活性材料2与石墨烯3处于同一个涂覆层,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2与石墨烯3是呈间隔性分布的,所述间隔性分布电极材料2的宽度在1mm—10mm,间隔性分布石墨烯3的宽度在0.01mm—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1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