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散热结构的软包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0998.4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3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徐士民;陈洁玲;谢常敬;马毅;唐联兴;陈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61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宁兵兵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散热 结构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结构,特别是一种安全、散热结构的软包电池。
背景技术
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锂电池应用中占主要地位。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在使用中主要由于高倍率大电流或长时间使用条件下,极耳密封处在高温下熔化聚丙烯密封层,电解液漏液和电池内部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电池短路起火爆炸安全事故。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铝塑膜成型结构中的R角易形成不易观察到的微孔,或造成R角聚丙烯层薄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裂,造成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在R角处漏液,电池短路起火燃烧安全事故。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高倍率大电流或长时间使用条件下,电池产生大量热量,造成电池容量、使用效率和循环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散热结构的软包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散热结构的软包电池,依次包括有单体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绝缘密封层和金属保护外套,所述绝缘密封层包覆在单体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边沿,所述金属保护外套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凸起结构。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金属保护外套为方形状,所述金属保护外套的四个角位置处设置有电池固定片,所述电池固定片上开有安装孔。
作为一个优选项,各层所述金属保护外套的电池固定片之间通过固定柱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绝缘密封层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或绝缘导热硅胶。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金属保护外套厚度为0.2~5mm,所述金属保护外套外宽度与绝缘密封层宽度相同,所述金属保护外套的内宽为1~5mm。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绝缘密封层距单体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厚度为2~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池结构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通过绝缘密封层作为单体电池的四边包覆保护层,配合金属保护外套的设计,利用绝缘密封层有效保护铝塑膜软包电池密封性,利用金属保护外套提高铝塑膜软包电池机械安全和散热性,大大提高软包电池安全和散热效果,使电池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件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则可能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发明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电路布局等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参照图1、图2,一种安全、散热结构的软包电池,依次包括有单体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1、绝缘密封层2和金属保护外套3,所述绝缘密封层2包覆在单体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边沿,所述金属保护外套3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凸起结构4,其中单体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1四边包覆绝缘密封层2的设计,可以防止单体铝塑膜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1的极耳密封处、软包电池包装周边和R角易破损部位破裂,造成电解液漏液,电池短路起火保障安全事故。在绝缘密封层2外层增加一层金属保护外套3的设计,大大增强软电池机械强度,可以防止在生产时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外力造成的电池变形和短路安全事故。而且金属保护外套3配合其凸起结构4设计还可以提高电池通风散热性能,减少电池在高倍率大电流和长时间使用条件在产生大量热量,提高电池效率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0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