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软连接特性的晶闸管散热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9688.0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3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少炜;郑淑玲;邱书明;王文广;王洪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0 | 分类号: | H01L23/4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高璇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连接 特性 晶闸管 散热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功率整流装置散热器,尤其是一种带有软连接特性的晶闸管散热器结 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发展非常快, 在相当多的场合有取代直流调速系统的趋势。但目前看来,直流调速仍然是自动调速系统的 一种很主要的形式。而且,直流调速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从控制技术角度来看, 它又是交流调速系统的基础。
散热器结构是一个散热器压接两个晶闸管,但是现有的散热器结构容易造成压接不均匀, 造成晶闸管受力不均。附图2、3所示为现有的两种散热器结构:图2所示的散热器结构采取 两个分立的散热器,优点是方便独自受力,有利于两个晶闸管的均匀压接,不会造成受力不 均的情况出现。但是缺点是:两个独立的散热器之间需要软铜排进行连接,浪费了成本;在 压接晶闸管的时候两个分立的散热器不容易取平,上方的散热器不容易判定水平位置。图3 所示的散热器压接有两个连体的晶闸管,这种结构在压接的时候容易引起受力不均,导致接 触不好,引起热阻变大。而且长时间使用的装置,容易引起晶闸管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稳定 性好、密封可靠的带有软连接特性的晶闸管散热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有软连接特性的晶闸管散热器结构,包括固定散热器、压装散热器以及晶闸管, 固定散热器与压装散热器平行间隔设置,在固定散热器与压装散热器之间上、下对称压装固 定有两个晶闸管,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器中部的上、下两侧的压装散热器外端面均对称制有 一个缓冲槽。
而且,在晶闸管外周的固定散热器与压装散热器之间间隔固装有多个限位杆。
而且,以散热器中心为基点在两侧各9毫米处开了个2毫米的缓冲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取在中心开两个两毫米的切口,利用铝散热器的延展性压接,不需要散热 器之间的软铜排连接,节省了成本,也可以使两个晶闸管受力均匀,防止受力不均引起的热 阻增大,而且降低了装置的成本,还节省了组件散热器安装的步骤,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 提升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现有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现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散热器,2限位杆,3晶闸管,4压装散热器,5缓冲槽,6散热器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 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带有软连接特性的晶闸管散热器结构,为了便于描述以附图1所示方向进行说明, 包括固定散热器1、压装散热器4以及晶闸管3,固定散热器与压装散热器平行间隔设置,在 固定散热器与压装散热器之间上、下对称压装固定有两个晶闸管,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压装散热器为铝质材料,在散热器中心6的上、下两侧的压装散热器外端面均对称制有 一个缓冲槽5,利于两个晶闸管的均匀压接,防止受力不均。
为了保证压装受理均匀,在晶闸管外周的固定散热器与压装散热器之间间隔固装有多个 限位杆2。
本实施例以散热器中心为基点在两侧各9毫米处开了个2毫米的缓冲槽,相当于软连接, 有利于调节散热器压接两个晶闸管的受力均匀。考虑载流量和受力强度的问题,散热器的厚 度是185.4mm,切割最后留的宽度是12.5mm,那么计算出的横截面积为:2317.5mm2,预计可 以通过电流,相对于铝排的载流量,1200mm2就可以流过2020A,那么保留这么大面积的散热 器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选型的晶闸管压力应该在3吨左右(30kN),换算成力矩大概在40nm,一般每个晶闸管 厚度误差大概在±0.5mm左右,那么最极端的情况,两个晶闸管整体厚度相差1mm。各开了两 个2mm的缺口足够保证压接的延展性。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9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水冷散热模块底板
- 下一篇:一次封装成型的光距离传感器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