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自动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7615.8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0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65 | 分类号: | F16K11/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王宇杨;杨青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自动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自动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气体切换阀多是采用电磁阀控制高压控气的通断,从而切换两种气体的通断。这种控制方式,需要可靠的电磁阀,再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因此需要高可靠性的电磁阀和控制程序,才能保证切换阀的正常工作,这样一来增加了成本。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切换装置,是根据低压气体对阀杆的受力与弹簧力之间的差值,从而推动阀杆移动,达到气体自动切换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缺陷,对现有装置结构进行改进,提供了一种不含电磁阀的气体自动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自动切换装置,包括上盖1、阀杆4、下阀体5和弹簧6,所述上盖1与下阀体5连接,所述弹簧6设于阀杆4上段,并卡于下阀体5内,其中,
所述下阀体5侧壁下部上下依次设有上入气口10和下入气口11,所述上入气口10与阀杆4的上通气受力部13相对,所述下入气口11位于阀杆4的下通气受力部14的下方;
在所述下阀体5的上入气口10和下入气口11之间的对侧侧壁上设置出气口12;在出气口12上方、下阀体5的内侧开设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空隙通路9,所述空隙通路9封闭端为上盖1,所述空隙通路9开口端与上入气口10相对。所述空隙通路9可以将进入上入气口10的气体,引导到阀杆4的上部,从而对阀杆4施加一个向下的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阀杆4的上通气受力部13呈“工”字型,中间段为圆柱体,上下两端为直径大于圆柱体直径的同轴的圆台或圆柱,所述上通气受力部13上下两端内侧面分别形成上通气上受力面131与上通气下受力面132,所述上通气上受力面131面积大于上通气下受力面132;所述上通气受力部13下部连接下通气受力部14,所述下通气受力部14的底部形成下通气受力面141;
所述上入气口10与下入气口11通入气体为相同压强的气体。所述上通气上受力面131、上通气下受力面132与下通气受力面141三者的面积,由上入气口10通入气体产生的、使阀杆保持平衡的压强确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其中,所述上通气受力部13与下通气受力部14之间设有阀口密封圈8,用于封闭气体通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再一种改进,其中,所述上盖1与下阀体5之间由O型密封圈2密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再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阀杆4顶部、弹簧6的上方设置U型密封圈3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是取消原有气体切换阀的电磁阀部分,通过计算气体受力面积,达到气体自动切换的功能,提高了原有气体切换阀的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自动切换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盖2、O形密封圈3、U形密封圈4、阀杆5、下阀体
6、弹簧7、阀壳8、阀口密封圈9、空隙通路
10、上入气口11、下入气口12、出气口
13、上通气受力部14、下通气受力部
131、上通气上受力面132、上通气下受力面141、下通气受力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自动切换装置,包括上盖1、阀杆4、下阀体5和弹簧6,所述上盖1与下阀体5连接,所述弹簧6设于阀杆4上段,并卡于下阀体5内,其中,所述下阀体5侧壁下部上下依次设有上入气口10和下入气口11,所述上入气口10与阀杆4的上通气受力部13相对,所述下入气口11位于阀杆4的下通气受力部14的下方;在所述下阀体5的上入气口10和下入气口11之间的对侧侧壁上设置出气口12;在出气口12上方、下阀体5的内侧开设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空隙通路9,所述空隙通路9封闭端为上盖1,所述空隙通路9开口端与上入气口10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76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混水装置
- 下一篇:偏心蝶阀内装阀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