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打滑的方向盘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7126.2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5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康鹏翔;马林;黄辉灵;林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1/06 | 分类号: | B62D1/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滑 方向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打滑的方向盘套。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市场大幅度增长,家庭轿车已经十分普遍。方向盘套带有很强的装饰性,显得更加时尚,又充满绅士风度,手感舒适。因此,近年来方向盘套已经成为了一种汽车标配装备。现有方向盘套多为圆圈型,用真品或合成革或棉麻纺织等包裹在橡胶内胎上,然后包裹在车方向盘上。传统的方向盘套常常存在由于使用时间长,橡胶老化,弹性变差,而造成方向盘套与方向盘之间打滑,特别是在汽车转向的时候,需要大力转动方向盘,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1月11日,申请号为20152049296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吸盘式防打滑汽车方向盘套,包括呈环状且内侧设有环形开口的中空方向盘套体,所述方向盘套体的内表面上均匀布设有多排用于吸附方向盘的塑料吸盘,所述塑料吸盘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为凹形吸附面,另一侧为非吸附面,所述非吸附面的中心部位一体形成有用于与方向盘套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接凸起。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方向盘套与方向盘之间的固定连接。但是由于多数方向盘的表面具有磨砂层或印花层,因此塑料吸盘不易长时间的吸附在方向盘上,容易脱落。且结构复杂,组装时也复杂繁琐,难以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滑效果好的防打滑的方向盘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防打滑的方向盘套,包括包覆在方向盘主体上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上设有防打滑件,所述防打滑件为可拆卸结构,所述环形套可拆卸的包覆在方向盘主体上,所述防打滑件分别设置在与方向盘主体连接的连杆的两侧,且紧挨着连杆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包括有多个防打滑件,每个连杆的两侧分别紧挨着设有防打滑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打滑件包括卡块和卡勾,所述卡块为由环形套下表面向上延伸出去的凸块结构,所述卡块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勾由环形套上表面向下延伸出去,扣合在卡槽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块与卡勾为弹性结构,所述卡勾弹性地扣合在卡块内。所述防打滑件与环形套一体制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打滑件包括安装孔和安装带,所述环形套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带设置在环形套的下表面上,所述安装带的顶端穿过安装孔后与安装带的底端固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带的底端设有粘结件,所述安装带的顶端对应设有粘结片,所述安装带的顶端穿过安装孔后与安装带的底端粘结固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套的上表面向下延伸设有凸出件,所述安装孔开设在凸出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套内壁上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为防滑花纹印花结构或防滑凸点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套外壁上设有按摩凸点,所述按摩凸点均匀分布在环形套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环形套上设置防打滑件,且防打滑件用于分别设置在与方向盘主体连接的连杆两侧,防打滑件紧挨着连杆设置。因此,连杆被左右两侧的防打滑件所夹紧,方向盘转动时,左右两侧的防打滑件阻止了方向盘与方向盘套发生打滑。
2、将方向盘套的环形套可拆卸的安装在方向盘的主体上,且采用可拆卸的防打滑件。因此,方向盘套可以拆卸的安装在方向盘上,能够方便拆装清洁与更换。
3、将防打滑件采用卡勾与卡块的扣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稳固的特点,且紧挨着连杆设置,避免了方向盘与方向盘套之间发生打滑。
4、所述防打滑件还可以采用安装孔与安装带配合的结构,安装带的顶端穿过安装孔后,与安装带的底端粘结固定。同样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稳固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打滑的方向盘套的一种实施例的总装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左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1的方向盘套中防打滑件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打滑的方向盘套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方向盘套中防打滑件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种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71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通过性越野车双横臂独立悬架安装结构
- 下一篇:汽车方向盘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