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摆臂式无人四驱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6334.0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清;王若天;韩寿松;刘西侠;樊新海;宋仲康;王飞;景琦;孙毅;陆皖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摆臂式 无人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摆臂式无人四驱 平台。
背景技术
当今时代,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民用、军工和执法机关等 领域均有大量应用,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包括巡检、救 援、排爆、消防等,一个优良的移动平台更是移动机器人正常作业的基础。
移动机器人平台作为移动机器人最基本单元,用于搭载控制系统、检 测系统和机械手等部件抵达作业现场执行具体的作业任务,其性能优劣直 接影响着机器人的整体性能。
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具有高速高效的优点,但因其地形适应性较差, 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为了提高移动平台在复杂地形上的通过性能,目 前已开发了多种轮履、腿履、轮腿复合式移动平台。
当前小型移动平台主要围绕履带式及纯轮式结构展开;履带式无人平 台通过性强,纯履带式无人平台运行速度受限,能量消耗较大;轮式结构 具有快速、能量利用率高的特点,纯轮式平台由于车体过低,行驶姿态单 一,而且复杂环境通过性很差,不具有攀爬楼梯的功能,对于复杂路面、 楼梯、高低不平环境无法适应。
另外,当前小型无人平台普遍具有体积过大,重量过重的缺点,不方 便进行个人携行,也不便于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摆臂式无人四驱平 台,包括车体、摆臂驱动机构、摆臂机构、车轮机构和控制器;
所述车体的四角处分别安装摆臂驱动机构,所述摆臂驱动机构分别与 摆臂机构连接,所述车轮机构与摆臂机构底部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在车 体上,控制器分别控制摆臂驱动机构和车轮机构的运转,所述摆臂驱动机 构驱动摆臂机构的转动,达到车体姿态的调整;
所述摆臂机构包括前臂、后臂和摆臂连接机构,所述前臂的一端设有 用于连接后臂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悬挂耳,所述后臂的一端设有用于连 接前臂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摆臂连接机构进 行铰接。
所述车轮机构包括车轮、驱动所述车轮旋转的轮毂电机以及控制轮毂 电机运转的车轮驱动器,所述车轮驱动器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设为圆盘状,第一连接板 和第二连接板中部均设有用于穿装摆臂连接机构的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连接机构包括螺栓、螺母、轴承和弹簧垫片,所 述轴承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中部的连接孔内,螺栓穿装在轴承上,螺栓的螺 帽用于和轴承配合连接,螺母通过弹簧垫片螺接在伸出于第二连接板的螺 栓尾端。
进一步的,所述前臂位于第一连接板的端部设有圆弧状的第一限位 板,所述后臂位于第二连接板的端部设有圆弧状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 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用于对铰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 的摆动角度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将铰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 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摆动角度限制为30度以内。
进一步的,所述前臂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有通孔和限位槽,所述 通孔内安装用于与轮毂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轴套,所述轴套上设有用于与限 位槽连接的弧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摆臂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箱体和传动机构;所述 驱动电机驱动传动机构运转,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箱体内,传动机构的输 出端与后臂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涡轮和蜗杆,所述涡轮和蜗杆采用水平 90度角啮合连接,所述蜗杆与驱动电机连接,涡轮的输出轴与后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臂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有容纳涡轮的输出轴的 凹槽以及第二悬挂耳,所述凹槽的槽底面设有穿线孔以及用于穿装销杆连 接涡轮输出轴的连接孔,凹槽的槽壁设有用于穿装限位栓固定涡轮输出轴 的限位孔,所述第二悬挂耳与第一悬挂耳之间安装悬挂减震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包括主箱体以及分别安装在主箱体上的输入端盖 和输出端盖,所述主箱体与车体通过螺栓固定,在主箱体内容纳有涡轮和 蜗杆,所述涡轮和蜗杆分别与主箱体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用于驱动蜗杆的 摆臂电机与输入端盖连接,所述输入端盖用于对蜗杆的轴向移动限位,所 述输出端盖用于对涡轮的轴向移动限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6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双锁双控自行车锁车器
- 下一篇:滩涂车刮除淤泥的复合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