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4805.4 | 申请日: | 2015-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2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霞;黄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红林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F24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中央空调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智能中央空调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空调,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更甚至是春天和秋天。而现在,空调也越来越完善了,不仅有制冷制热的功能,也有空气净化的作用,但用电量也与之俱增,有时候人们出门忘了关,所以设计一种综合调控的自动智能中央空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智能中央空调,能够使室内空调自动开关调节,根据红外线感测来判断室内是否有人,以及室温,空气环境等各种因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红外线感测器、计数器、室内温度感测器、开关控制系统、空调主机控制系统、冷却水循环控制系统、新风补充系统、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所述红外线感测器在室内入口处;所述计数器和室内温度感测器并联;所述开关控制系统内部包含了与门结构;所述空调主机控制系统连接冷却水循环控制系统、新风补充系统和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等;所述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连接开关控制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线感测器可通过扫描到红外线区域内进出人员的体温来判断进出情况,由于室内外的温差,人身上的温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可以通过人体温度来判断。
作为优选,所述计数器采用的是可逆计数器,当红外线感测器识别到人是进门还是出门以后,将信号传送到计数器,通过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进门,则计数加1,如果出门,则计数减1。
作为优选,所述室内温度感测器将会在室内各处分布温度感测器,再通过数据收集后得出平均室内温度,而平均室内温度也是自动控制室内开关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为优选,所述开关控制系统内部包含与门结构,只有当计数器示数大于0,室内温度感测器所测到的平均室内温度高于一定值,还有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中的指标通过负反馈电路达到一定数据值时,才能够使得开关自动闭合,启动空调主机控制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主机控制系统可以启动冷却水循环控制系统、新风补充系统和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等子系统的触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红外线感测器、室内温度感测器、计数器和负反馈电路用与门连接,并且必须全部达到标准值的时候,自动闭合开关,实现只能开启空调,并且人离开时,或者是文到达一定温度时就能自动停止,更加节省用电也更安全,不会使空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简易工作流程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红外线感测器、计数器、室内温度感测器、开关控制系统、空调主机控制系统、冷却水循环控制系统、新风补充系统、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所述红外线感测器在室内入口处;所述计数器和室内温度感测器并联;所述开关控制系统内部包含了与门结构;所述空调主机控制系统连接冷却水循环控制系统、新风补充系统和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等;所述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连接开关控制系统。
所述红外线感测器可通过扫描到红外线区域内进出人员的体温来判断进出情况,由于室内外的温差,人身上的温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可以通过人体温度来判断;所述计数器采用的是可逆计数器,当红外线感测器识别到人是进门还是出门以后,将信号传送到计数器,通过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进门,则计数加1,如果出门,则计数减1;所述室内温度感测器将会在室内各处分布温度感测器,再通过数据收集后得出平均室内温度,而平均室内温度也是自动控制室内开关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述开关控制系统内部包含与门结构,只有当计数器示数大于0,室内温度感测器所测到的平均室内温度高于一定值,还有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中的指标通过负反馈电路达到一定数据值时,才能够使得开关自动闭合,启动空调主机控制系统;所述空调主机控制系统可以启动冷却水循环控制系统、新风补充系统和恒温恒压恒湿控制系统等子系统的触发器。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红林,未经黄红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48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能成像中的运动补偿
- 下一篇:用于PET的模块化信号处理主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