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主承力蜂窝夹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4715.5 | 申请日: | 2015-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昌;杨旭;马维;郑达;包飞;毕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1/12 | 分类号: | B64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主承力 蜂窝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主承力蜂窝 夹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设计和应用领域多为机械连接形式,通过螺栓、 螺钉或铆钉进行连接。
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机械连接形式应用较多,但是机械连接需要大量紧固 件,结构上需要加工连接孔,造成制造成本高、制造周期长,总体重量大,且 易形成复合材料制件分层和劈裂等缺陷。
复合材料结构采用机械连接形式在航空领域广为应用。然而对于刚度大、 重量轻的结构部件,机械连接形式工艺复杂、制造困难、成本高、结构重等缺 点就会暴露出来,适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结构部件重量轻、刚度大的设计难点。相对与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的形式,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整体成形结构具有工艺简单、结 构轻型、刚度更大的技术特点,避免了机械连接机械加工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损 伤,最大限度避免分层、劈裂等缺陷的产生,为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设计提供 一种先进技术。
本实用新型复合材料主承力蜂窝夹芯结构,包括蜂窝夹芯壁板、第一蜂窝 夹芯纵墙以及第二蜂窝夹芯纵墙,
其中,蜂窝夹芯壁板上设置有蜂窝芯子,蜂窝芯子包覆于内侧蒙皮与外侧 蒙皮之间,内侧蒙皮与外侧蒙皮在蜂窝芯子的两端接合后,向远离蜂窝芯子的 方向延伸,形成两个壁板连接端,其一端连接第一蜂窝夹芯纵墙,另一端连接 第二蜂窝夹芯纵墙;
第一蜂窝夹芯纵墙包括第一内侧纵墙、第一外侧纵墙以及蜂窝芯子,该蜂 窝芯子包覆于第一内侧纵墙与第一外侧纵墙之间,第一内侧纵墙与第一外侧纵 墙在蜂窝芯子的两端接合后,向远离蜂窝芯子的方向延伸,形成两个纵墙连接 端,其中,一个纵墙连接端的第一内侧纵墙与第一外侧纵墙在接触到所述壁板 连接端时呈180度扩开,紧固在所述壁板连接端上;
第二蜂窝夹芯纵墙包括第二内侧纵墙、第二外侧纵墙以及蜂窝芯子,其结 构以及与蜂窝夹芯壁板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蜂窝夹芯纵墙结构以及与蜂窝夹芯 壁板的连接方式相同。
优选的是,内侧蒙皮与蜂窝芯子之间,以及外侧蒙皮与蜂窝芯子之间设置 有胶膜。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内侧纵墙与蜂窝芯子之间,以及第一外侧纵 墙与蜂窝芯子之间设置有胶膜。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二内侧纵墙与蜂窝芯子之间,以及第二外侧纵 墙与蜂窝芯子之间设置有胶膜。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蜂窝夹芯纵墙的第一内侧纵墙和第一外侧纵 墙与所述壁板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胶膜。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二蜂窝夹芯纵墙的第二内侧纵墙和第二外侧纵 墙与所述壁板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胶膜。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复合材料主承力蜂窝夹芯整体成形结构采用共胶 接整体形成工艺,蜂窝夹芯壁板与第一蜂窝夹芯纵墙,以及蜂窝夹芯壁板与第 二蜂窝夹芯纵墙胶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机械连接相比,具有整体化程度更高,制造工艺更简单,制 造成本更低廉,结构重量更轻,制造周期更短,制造缺陷更少的技术特点;复 合材料主承力蜂窝夹芯整体成形结构采用共胶接整体形成工艺,所有零件通过 二次进热压罐就可形成整体成形部件,减少了进热压罐次数,节省了制造成本, 缩短了制造周期,且整体成形结构单面没有紧固件,大大降低了结构重量,通 过壁板+蜂窝、纵墙+蜂窝的结构形式,在降低结构重量的同时,又增加了结构 的刚度;该实用新型为大刚度、轻质化飞机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材料主承力蜂窝夹芯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D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1为蜂窝夹芯壁板,2为第一蜂窝夹芯纵墙,3为第二蜂窝夹芯纵 墙,11为内侧蒙皮,12为外侧蒙皮,13为蜂窝芯子,14为胶膜,15为胶膜, 21为第一内侧纵墙,22为第一外侧纵墙,23为蜂窝芯子,24为胶膜,31为 第二内侧纵墙,32为第二外侧纵墙,33为蜂窝芯子,34为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4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舱内隔音降噪结构
- 下一篇:倾斜式太阳能热气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