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薄壁环件直径的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34497.5 | 申请日: | 2015-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9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严萍;辜兴平;陈鹏;曹连群;周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21/10 | 分类号: | G01B21/10;G01B21/14 |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 地址: | 5611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薄壁 直径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大型薄壁环 件直径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机械加工中,大型薄壁环件由于零件直径尺寸大不易测 量,该类零件的大直径尺寸通常采用传统检测方法,使用0~1500mm 游标卡尺、0~2000mm游标卡尺检测,由于卡尺比较大且重,一个 人测量时就要把卡尺放在零件上进行测量,这样在测量时卡尺压在零 件上使零件变形,从而导致测量出的数值不准确;同时在两个人测量 时不能保持测量点在同一高度上,并且在测量滑动卡尺也容易使零件 变形,造成测量不准确。对于1500mm以下的零件的直径或面轮廓度 需要来回送三坐标测量,造成设备大量时间的等待及重复找正加工, 进而影响生产效率;对于1500mm以上的零件,由于三坐标测量机的 行程小导致无法测量,需要委派到外单位检测。由此可见,现有测量 方法均不能实现在线测量,测量耗时,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薄壁环件直径的测 量装置。从而实现对零件在线快速测量,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 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大型薄壁环件直径的测量装置,包括机床刀架及测量轴,所 述测量轴通过测量底座安装在机床刀架上,所述测量轴为圆柱体,在 圆柱体下端安装有测量盘。
所述测量盘为扁圆柱体测量盘或扁球形体测量盘。
所述测量轴与测量盘为活动连接。
所述扁圆柱体测量盘用于测量斜面或曲面上一定高度所对应的 内、外直径的大小。
所述扁球形体测量盘用于测量直面上一定高度所对应的内、外直 径的大小。
采用上述装置对大型薄壁环件直径进行测量时,首先对被测零件 的内径和外径进行标定,然后采用宏程序对刀的方式获得被测零件的 内径和外径的实际测量值,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X向标定:粗车被测零件的内径和外径获得一个精确的外 径尺寸,然后进行内径和外径标定,把测量盘移动到距零件20mm处 任意高度处,在机床MDI模式下输入标定程序,然后执行标定程序, 该程序结束后,在刀补形状栏中就会出现X向标定值;
(2)Z向标定:采用对刀方式进行标定,把测量盘移动到工作 台的上表面,当测量盘显示红灯时,向上移动0.005mm~0.01mm后 显示绿灯,然后输入夹具的高度,完成Z向标定;
(3)根据被测零件的内径和外径尺寸大小及形状编制测量程序:
(4)在被测零件的加工程序中输入步骤(3)所述的测量程序;
(5)在被测零件加工完成后,采用步骤(3)所述的测量程序测 量被测零件的内径和外径尺寸。
所述步骤(3)中测量程序的格式如下:
TtM06
M75M89
G01XxZz
G65P9810XxZzFf
G65P9811Xx
#601=#138
M79
M00
其中,M75表示无线测量盘开;G65P9810XxZzFf表示保护定位 程序防止移动中发生碰撞事故;G65P9811Xx表示子程序9811为直 径测量程序,测量值存储到#138中;#601=#138表示测量后直径实际 测量数值存储到#601中;M79表示无线测量盘关;M00表示测量程 序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一把安装在机床刀架上的加工刀 具当作测具使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测量装置对被测零件内、外 直径采用宏程序进行对刀的方式获得零件内、外直径的实际测量值。 采用所述测量方法便于大中型工厂对生产大批量零件测量内外直径 时,实现快速、准确测量内外直径尺寸大小测量值,节省了公司购买 大行程的三坐标机床,缩短了劳动时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费用 低,使用方便,可在航空机械加工行业中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测量装置在数控机床上对零件进行 测量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测量轴,2-测量盘,3-测量底座,4-机床刀架,5-被测 零件,6-夹具,7-工作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44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艇
- 下一篇:一种立轴钻机大钩位置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