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3625.4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1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中梁 |
主分类号: | C01B3/08 | 分类号: | C01B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宫兆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产生 能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世界对能源短缺 和环境保护的呼声不断高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 必要条件,人们的注意力正转向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燃料能源是其中消耗 最多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等。传统的燃料能 源大多依赖柴油、煤气等,这些能源的燃烧利用率不高,而且为不可再生能源 并且燃烧后的排放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较大,对人身的健康有潜伏着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 源系统,该系统可连续的产生高热值与洁净的混氢气体,可广泛应用于供热、 采暖、发电、民生、工业、运输、救难等领域;具有零碳排、无污染、成本低、 安全性能高的优点,可以很好地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等问题,具 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氢氧分离产生能源系统,包括补水槽;所述补水槽连接多个反应器; 多个反应器顶部连通集气筒,底部连通沉淀槽;所述集气筒依次连通过滤槽, 缓冲罐以及暂存罐;其中每一所述反应器内设有反应棒,所述反应棒上设有金 属触媒反应物,所述金属触媒反应物是由多种不同金属触媒制备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补水槽的槽底连通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电 磁阀;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还连通一分支进水管,所述分支进水管连接一膨胀水 箱,所述膨胀水箱通过管道连接多个反应器。
进一步的,多个反应器均通过管道与一水位控制仪连接,所述水位控制仪 与所述第一进水管上的电磁阀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补水槽的右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连通出水管道,所述出水 管道连通多个反应器。
进一步的,每一反应器的底部连通一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 进水阀,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补水槽的出水管道。
进一步的,每一反应器的底部连通排污管道,每一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排 污阀;所有反应器上的排污管道汇集到一主管道上,所述主管道设有两个出水 口,每一出水口连通一沉淀槽,与两个出水口连通的两沉淀槽串联,至少一个 沉淀槽连通一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连通补水槽。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反应器的顶部上设有通气管道,所有的通气管道连通 所述集气筒,所述集气筒通过第一出气管道连接所述过滤槽。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槽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所述第 一过滤槽的左侧壁靠近槽底的位置连接第一出气管道的出气口;所述第二过滤 槽的槽顶连接一第二出气管道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出气管道的出气口连接所述 缓冲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槽的左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外接一串联管道的下 端,所述串联管道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槽的左侧壁靠近槽顶的位置,所述第 二过滤槽内设有弯折管道,所述弯折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串联管道的上端,所 述弯折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槽的槽底处。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的罐顶连接第二出气管道的出气口和一第三出气管 道的进气口,所述第三出气管道的出气口连接暂存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系统中的金属触媒反应物可以在反应器中诱 发水和氢氧分离反应产生所需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并让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危害与污染大幅降低,故对能源产业和环境生态的和谐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系统占地面积较小、原料易得、操作安全、成本低, 适合大规模推广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补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集气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多个反应器和集气筒配合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多个反应器和集气筒配合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反应棒与金属触媒反应物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沉淀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沉淀槽中螺旋除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过滤槽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中梁,未经杨中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3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氢氧化钙的提纯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充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