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电子热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3578.3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5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程井军;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辉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电子 热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用品,具体说是一种多功能电子热灸器。
背景技术
灸疗法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治疗保健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 正确运用灸疗法可以对人体各种疑难病症均可有疗效,而副作用极小,是 花费低而标本兼治的传统医学精华。
热灸疗法不同于针刺疗法,通常使用燃烧艾条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熏 灸,需要专门的医师施治,且长时间的手持艾条施灸易于劳累,更况且旋 转灸、雀啄灸的施灸的动作、方向、距离等要求更加消耗体力;燃着的艾 条存在明火,有火灾事故的隐患;燃烧的艾条烟雾较大,长期施灸房间气 味难以清除,衣物也容易染上艾条燃烧焦油的气味。
为解决上述热灸疗法的不足,单纯使用发热设备难以达到灸疗法的疗 效,传统医学对灸疗法有根据不同情况运用回旋灸、雀啄灸等手法,实践 也证明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手法施治有更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子热灸器,不仅 免除人工施灸的劳累,避免明火和烟雾气味,而且能够实现可控的旋转灸、 雀啄灸效果。
所述多功能电子热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部、施药部和施灸部;
所述施灸部外端的作用面为环形,作用面设有2个以上布置为一周且 相互分离的发热元件;
所述施药部紧邻所述施灸部,设有带储药介质的壳体,施药部的结构 为下述二种之一:A、所述储药介质与施药部的壳体内侧或外侧固定连接; B、施药部设有外侧壁密闭的储药腔,所述储药介质置于储药腔内,储药 腔的内侧壁上设有药剂释放孔;
所述控制部设有电池、电路板和控制按钮,所述电路板设有逻辑控制 器以及与逻辑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开关和多个驱动器,每一个所述发热元件 通过一个独立的驱动器与逻辑控制器连接,所述逻辑控制器用于输出以指 定顺序依次循环驱动加热元件的信号,或同步输出不同强度的驱动脉冲到 加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至多30个。
一种器具形状的实施例为,所述施药部为柱状,储药腔为环形,施药 部的中部通过施灸部中部空间与外部连通。
一种电路实现实施例为,在电池的输出端串接有电源开关,所述发热 元件通过功率控制单元与电源开关电连接,所述功率控制单元设有强度调 节钮。
一种具体的逻辑控制器实施例,所述逻辑控制器由依次连接的脉冲发 生器、计数器和译码器构成。
另一种具体的逻辑控制器实施例,所述逻辑控制器为单片机,单片机 通过运算逻辑输出由按钮指定的回旋点热加热元件的旋转方向与速度,或 控制同步点热加热元件的脉冲频度。该运算逻辑均有简单成熟的现有控制 程序,不需要另外付出创造性劳动。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元件设有9个,分布均匀地嵌在环状的作用面上。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实用,可以由患者独立使用,可控制由回旋灸或 雀啄灸施灸,可以操作控制回旋灸法的旋转方向、转速、强度或雀啄灸法 的施灸脉冲频度、强度,且可以避免明火和烟熏。更可通过储药介质施加 对应的药剂,可有助于加深、加快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4是逻辑控制器电路实施例框图。
图中:1—电源开关,2—转速控制按钮,3—转向控制按钮,4—强度 调节钮,5—电池,6—电路板,7—储药腔,8—壳体,9—储药介质,10 —药剂释放孔,11—施灸部,12—发热元件,13—逻辑控制器,14—驱动 器,15—功率控制单元,16—方式选择开关,17—控制部,18—施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实 施例中的多功能电子热灸器基本为柱状,包括控制部17、施药部18和施 灸部11,底部的施灸部为直径较上部更大的盘状,可以放置在施灸部位 也可以悬起一定距离,较大直径的盘状底部可以使热灸器放置更加稳定。
如图2,所述施灸部外端的作用面为环形,作用面设有9个均匀布置 为一周、相互分离的发热元件12,作用面的中部镂空并与施药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辉,未经田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3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