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潜蚀试验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3527.0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9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卢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冈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地址: | 43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潜蚀试验仪,属于土工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潜蚀现象,即在渗透水作用下粗颗粒骨架内部细颗粒有选择性的侵蚀现象。对于易 于受侵蚀岩土体,一旦细小颗粒移动,岩土体相应的细观结构将随着变化,其剪切强度 将相应减小,内部水力条件也将发生突变。许多堆石坝失事及地质灾害发生均与潜蚀作 用密切相关。潜蚀模拟实验主要探讨潜蚀比和临界贯通压力的测试方法和工程意义,测 定不同性质的土质潜蚀发育规律。
传统的试验方法是将试样放置在刚性圆桶内,恒定向下水流情况下开展试验,由于 水流试验前需通过加压装置加压,容易对试样的表面产生冲刷,使土样试验前产生小的 变形破坏,另外试样内的渗水也不能均匀渗入试样,从而影响潜蚀的试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试 验结果准确的多功能潜蚀试验仪。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潜蚀试验仪,至少包括潜蚀 发生装置、渗透液接收装置、与潜蚀发生装置连通的储水容器和与储水容器连通的加压 组件,所述潜蚀发生装置包括上盖、底座、砾石层、上部多孔板、下部多孔板和透明压 力筒,上盖和底座分别罩于透明压力筒的上端和下端构成潜蚀发生区,上部多孔板和下 部多孔板分别位于潜蚀发生区的上部和下部,砾石层位于上盖与上部多孔板之间;上盖 中开设有1个以上与透明压力筒内腔连通的进水孔,底座上设有连通透明压力筒内腔与 外界的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第一阀门,渗透液接收装置位于出水口下方。
所述底座呈漏斗形,出水口位于漏斗形底座的下端。
所述上盖中开设有3个进水孔,3个进水孔均布于上盖中的侧面中。
潜蚀发生装置与储水容器通过进水管组连通,进水管组由进水总管、3根进水支管 和连接进水总管与进水支管的管接头构成,进水总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和压力表。
所述砾石层中砾石的粒径为5~20mm。
上部多孔板的孔系包括位于中部的大孔和环绕分布于大孔周围的小孔,大孔的孔径 为3~5mm,小孔的孔径为0.5~2mm。
下部多孔板的孔系包括位于中部的大孔和环绕分布于大孔周围的小孔,大孔的孔径 为3~5mm,小孔的孔径为0.5~2mm。
所述加压组件包括空压机和带控制阀与第三阀门的进气管,空压机与储水容器通过 进气管连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潜蚀试验仪中,潜蚀发生装置的上 盖和底座分别罩于透明压力筒的上端和下端构成潜蚀发生区,试样置于潜蚀发生区中, 上部多孔板和下部多孔板分别位于潜蚀发生区的上部和下部并且与试样上端面和下端 面接触,透明压力筒、上部多孔板和下部多孔板共同固定试样,避免内部结构松散的试 样遇水坍塌造成实验失败,上盖与上部多孔板之间设置砾石层,由于进水孔位于上盖中, 因此加压水从进水孔中流入后直接进入砾石层,砾石层内部的孔隙减缓加压水的流速, 加压水充填砾石层后通过上部多孔板的孔均匀渗入试样中,避免试样直接受加压水的冲 刷,试验结果准确,通过透明压力筒可直接观察试样的潜蚀现象发展过程;该装置还可 用于定水头渗透试验,定水头渗透试验中渗透液接收装置选用量筒,通过量筒读取渗透 水的体积。
上盖中开设有3个进水孔,3个进水孔均布于上盖中的侧面中,保证渗透水均匀入 渗;底座为漏斗形,出水口位于漏斗形底座的下端,该结构易于收集渗出液;上部多孔 板和下部多孔板优选小孔环绕大孔的孔系结构,便于渗出液的渗出同时为试样提供足够 支撑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潜蚀试验仪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空压机,2-第三阀门,3-控制阀,4-第二阀门,5-压力表,6-进水支管, 7-砾石层,8-上盖,9-上部多孔板,10-透明压力筒,11-下部多孔板,12-第一阀门, 13-渗透液接收装置,14-出水口,15-进水总管,16-储水容器,17-进气管,18-底座, 19-管接头,20-小孔,21-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局限 于以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冈师范学院,未经黄冈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35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芯片中共晶焊的质量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专用于轧制铝钛硼(碳)合金的轧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