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织物式电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3016.9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9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朴商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商俅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H05B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王育信 |
地址: | 韩国首尔特別市九老區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物 电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膜,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导电通道网格结构的织物式电热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和金属载流条经过加热、加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现有技术的电热膜存在这样一些技术问题:其材质所能承受温度上限偏低,仅为70~80℃,容易老化致使电热膜的使用周期不长,且薄膜易发生形变产生电弧,使发热体上下两层分离进而导致电热分布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织物式电热膜,能够有效地解决电热膜中因薄膜易老化和塑性变形产生的电弧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织物式电热膜,包括由导线、纤维经线、导电纤维纬线和纤维纬线相互交织成网格结构的织物;其中,所述导线、纤维经线相互平行,所述导电纤维纬线和纤维纬线相互平行,且所述导线、纤维经线与所述导电纤维纬线、纤维纬线垂直;所述导电纤维纬线为导电纤维和电阻线的复合线。
织物式电热膜还包括与所述导线、纤维经线平行的导电纤维经线。
优选地,所述导电纤维采用电阻率0.01-0.1Ω·m的纤维线。
优选地,所述电阻线采用直径为0.03-0.08mm、电阻率0.5-2μΩ·m的合金线。
进一步地,所述织物含有硅橡胶浸入涂层。
再进一步地,所述导线分布于所述织物的两端,而所述导电纤维经线分布于所述织物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阻线产生的电热进行加热,且电阻线均为并联结构,产品生命周期长,电热性能稳定,电热分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中的部分零部件图为:
1-导线,2-纤维经线,3-导电纤维经线,4-导电纤维纬线,5-纤维纬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织物式电热膜,包括由导线1、纤维经线2、导电纤维经线3、导电纤维纬线4和纤维纬线5相互交织成网格结构的织物;其中,所述导线1、纤维经线2、导电纤维经线3相互平行,所述导电纤维纬线4和纤维纬线5相互平行,且所述导线1、纤维经线2、导电纤维经线3与导电纤维纬线4、纤维纬线5垂直;所述导电纤维纬线4为导电纤维和电阻线的复合线。
所述织物是由经纬线通过交叉,绕结,连接构成的平软片块物。
所述导线是由铜铝或钢等导电材料制成的线,有单根的或绞并而成的,用来输送电流。
所述纤维经纬线是聚酯丝,玻璃丝,芳纶纤维等。所述电阻线是用电阻较大的合金线制成。所述合金线是康铜,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铝镍铁合金等。
所述复合线是以导电纤维作为芯线,以电阻线作为外包纱,按照螺旋的方式进行包覆。所述导电纤维是通过电子传导和电晕放电而消除静电的功能性纤维。导电纤维是一般纤维和碳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利用碳黑(石墨或石墨烯等)的导电性能来制造导电纤维,这是一种比较涂层法或混合纺丝法。所述涂层法是在一般的纤维表面涂上碳黑(石墨或石墨烯等)。所述混合纺丝法是将碳黑(石墨或石墨烯等)与成纤高聚物混合,再纺丝成皮芯层结构。所述导电纤维电阻率比电阻线电阻率高。
所述导线分布在织物的两端,导电纤维经线分布于所述织物的中部;作为可选方式,所述导线是绞合镀锡铜丝,由7根直径为0.1mm,绞距为11mm的绞合镀锡铜丝构成。此外,所述织物含有硅橡胶浸入涂层,使交叉点上的接触压力增加,粘合牢固。
本实施例中的织物密度是1cm长度内有8根线,常规纤维是1000d的涤纶DTY,导电纤维采用电阻率为0.01-0.1Ω·m(20℃,65%RH条件下)的纤维线,电阻线采用直径为0.03-0.08mm、电阻率为0.5-2μΩ·m(20℃,65%RH条件下)的合金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商俅,未经朴商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30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