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对注浆对象满体注浆的注浆装置及形成的注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1648.1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6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王硕;张世臣;秦江堂;程稳征;杨建军;谭鸣;姚景武;李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100123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对象 满体注浆 装置 形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注浆导管或孔的注浆施工,容易因管内或孔 内空气无法排出而使得内部空气产生压力,进而导致管、孔内浆体不 饱满,最终影响注浆质量。例如超前管棚、注浆小导管、砂浆锚杆等 注浆施工工艺的工程结构均常会出现这种注浆不饱满的情况,因而影 响施工安全、质量问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 种满体注浆的注浆装置及其注浆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最大限 度将注浆导管或注浆孔内填满浆液的注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对注浆对象满体注浆的注浆装置,所述注 浆对象具有注浆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所述注浆口的注浆封头板, 以及设置在所述注浆封头板上的注浆管和通气管,所述注浆管和通气 管均贯通所述注浆封头板。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包括伸入所述注浆口的内管和反向伸出注 浆封头板外侧的外管,所述外管和内管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伸入所述注浆口的长度占外管总长度的 2/5-3/5。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伸入所述注浆口的长度占外管总长度的1/2。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包括依次头尾衔接的至少两段单元管。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和通气管的外管为钢管,所述内管为PVC 管。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封头板的厚度在4-6mm。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封头板的平面尺寸比所述注浆口直径大2cm。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和通气管至少有一个上设有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浆系统,包括注浆对象,所述注浆对象 为管道或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注浆对象上的本实用新型 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对注浆对象满体注浆的注浆装置。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注浆装置,通过注浆管和通气管配合,在注浆 的过程中可及时排出注浆对象内的气体,达到满体注浆。装置结构简 单,效果明显,可大大提高相关工艺的施工质量。
2、通气管设计成伸入注浆口的内管和反向伸出注浆封头板外侧 的外管,这样可拆卸的两部分,有利于注浆装置的安装施工。
3、外管伸入注浆口的长度占外管总长度的2/5-3/5,尤其伸入所 注浆口的长度占外管总长度的1/2时,外管与内管的衔接稳定性较佳。
4、设计内管包括依次头尾衔接的至少两段单元管,则针对较深 的注浆导管或注浆孔时,可以灵活的设定内管的长度,从而更好的适 应注浆对象,进一步提高注浆质量。
5、注浆封头板的厚度在4-6mm,对注浆管和通气管的支撑效果 以及成本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
6、在注浆管和通气管的至少有一个上设置调节阀,有利于更好 的控制整个注浆进程,尤其是排气后关闭通气管上的阀门有利于最大 限度的对注浆对象注浆。
7、本实用新型的注浆系统,包括注浆对象和安装在注浆对象上 的本实用新型注浆装置,可实现满体注浆,尤其是注浆对象上可设置 散浆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注浆效果和注浆的顺畅进行。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 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浆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浆装置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注浆装置应用在注浆导管中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注浆对象,12、注浆口,14、散浆孔,2、注浆封头板, 4、注浆管,48、调节阀,6、通气管,62、内管,64、外管,622、 单元管,68、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 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16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承压水深基坑支护锚杆结构
- 下一篇:振动搅拌桩机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