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形元器件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1269.2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6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欢青;张进;刘仝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H05K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形 元器件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圆柱形元器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选用的元器件因大小和重量原因必须独立安装在盒体上,其中圆柱形元器件自身无安装固定接口,直接将圆柱形元器件的电气管腿焊接在印制板上,产品振动过程中,导致电气管腿焊接处断裂,造成元器件故障,因此需要额外设计安装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圆柱形元器件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元器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下垫板1、上压板2、紧固件3,下垫板1、上压板2是尺寸相同的长方体结构,上压板2放在下垫板1上、在下垫板1、上压板2长度方向侧面各设有对应的半圆弧通孔,组合后形成一个近似圆,并与下垫板1、上压板2长度方向垂直;下垫板1、上压板2上两端设有通孔,通孔与固定装置安装面垂直,紧固件3经过通孔将下垫板1、上压板2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垫板、上压板结构固定圆柱形元器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易操作;解决了振动引起的圆柱形元器件故障的问题;该装置做成系列件,可以适用于任何外形尺寸、数量圆柱形元器件的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圆柱形元器件在本实用新型上的立体安装示意图;
图3是圆柱形元器件在本实用新型上的立体安装示意图;
图4是圆柱形元器件在本实用新型上的立体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将圆柱形元器件4放入下垫板1的圆弧通孔上,将上压板2的圆弧通孔压在圆柱形元器件4上方;紧固件3通过下垫板(1)、上压板(2)上的通孔安装在产品壳体上。
本固定装置,适用于不同外形尺寸和数量的圆柱形元器件的安装固定。
固定装置上的圆弧通孔,用于固定圆柱形元器件4,根据产品使用圆柱形元器件的数量和外形尺寸设计固定装置圆弧通孔的数量和尺寸。
固定装置上的圆弧通孔数量多或圆弧通孔尺寸不相同时,可在固定装置的中部增加安装通孔,加强圆柱形元器件的紧固效果。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下垫板1、上压板2上分别设有六个尺寸相同的圆弧孔,在下垫板1、上压板2的两端和中部设有通孔,下垫板1、上压板2的圆弧孔上下压紧圆柱形元器件4后,紧固件3穿过下垫板1、上压板2的通孔安装在产品壳体上,完成圆柱形元器件4安装。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下垫板1、上压板2上分别加工了两个尺寸相同的圆弧孔,下垫板1、上压板2的圆弧孔上下压紧圆柱形元器件4后,紧固件3穿过下垫板1、上压板2的通孔安装在产品壳体上,完成圆柱形元器件4安装。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下垫板1、上压板2上分别设有四个尺寸不相同的圆弧通孔,在下垫板1、上压板2的两端和中部设有通孔,下垫板1、上压板2的圆弧孔上下压紧圆柱形元器件4后,紧固件3穿过下垫板1、上压板2的通孔安装在产品壳体上,完成圆柱形元器件4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1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