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的工装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1242.3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6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思宇;韩中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吕建平;郭萍 |
地址: | 610503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试样 高温 持久 试验 工装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用夹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的工 装夹具。
背景技术
高温持久试验是在某一恒定温度和恒定载荷下,测量试样直至最终断裂所经历的时间, 同时测定断裂时试样的断面收缩率。工业中很多设备的部件均是在高温下工作的,例如高压 蒸汽锅炉、汽轮机、飞机发动机、火箭、石油化工设备、原子能电站等设备中均包括由高温 材料部件,因此,通过高温持久试验测试高温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对于高温材料的实 际应用和研究开发均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用于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的夹具为螺纹连接式夹具,试验时夹具和试样是通过内外 螺纹进行连接的,要通过手动旋钮才能实现试样在夹具上的装卸,但在试验刚结束时,高温 持久试验的试验机所用的高温试验炉的炉温非常高,若要立即用手从夹具上卸下试样,会烫 伤操作者,因此目前的做法是等待高温试验炉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再手动卸下已完成测试的 试样并装载新的待测试样。由于试验温度很高,高温度的温度恢复至室温需要消耗较长的时 间,而对下一待测试样进行测试时,又需要较长时间的加热能将炉温升至试验温度,这导致 两次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影响工作效率。若能开发出能在高温下方便快速地实现试样 更换的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用夹具,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一种用于试样高温持久试验 的工装夹具,以实现在高温条件下方便快速地更换试样,提高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的工装夹具,由结构相同的两副拉伸接头构成, 拉伸接头一端与试样联接,另一端与固定在高温试验炉内的固定结构件联接,所述拉伸接头 由与固定在高温试验炉内的固定结构件联接的第一联接头和与试样联接的第二联接头构成; 所述第二联接头,其与第一联接头联接的一端设计有卡接头和头颈,另一端设计有与试样螺 纹联接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联接头,与固定在高温试验炉内的固定结构件联接的一端设计有 联接端头,另一端设计有与第二联接头的头颈相配合的头颈孔,头体内设计有与第二联接头 的卡接头相配合的卡接头孔,卡接头孔的轴向尺寸大于卡接头的轴向尺寸,头颈孔及卡接头 孔与头颈孔相接端的一段加工有将所述头颈置入所述头颈孔内的开口,卡接头孔的其他部分 加工有将所述卡接头置入所述卡接头孔内的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接头孔的轴向尺寸为所述卡接头的轴向尺寸的2~4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接头孔上用于置入所述头颈部分的开口轴向尺寸为卡接头的轴 向尺寸的0.5~1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第一联接头上的联接端头、头颈孔和卡接头孔为同轴线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接头孔的卡接端面为平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第一联接头上的联接端头为螺纹联接端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第二联接头上的卡接头、头颈和螺纹孔为同轴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的工装夹具,由于该工装夹具 由两副拉伸接头构成,每副拉伸接头由与固定在高温试验炉内的固定结构件联接的第一联接 头和与试样联接的第二联接头构成,第二联接头卡接在第一联接头上,装卸方便,且第二联 接头上还设有用于联接试样的螺纹孔,在试验时,将第一联接头的一端与高温试验炉的固定 结构件固定,第二联接头卡接在第一联接头的另一端,将试样与第二联接联接头的螺纹孔连 接,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可立即用火钳将试样连同第二联接头取下,并立即更换一组新的试 样和第二联接头置于高温试验炉中进行试验,无需等待炉温降至室温再进行试样的更换,由 于更换试样时不必对高温试验炉降温,因此更换后的试样能快速升温至试验温度,从而能节 约试验的降温和重新升温的时间,显著提高高温持久试验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的工装夹具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试样高温持久试验的工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第二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联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12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前叉碗硬度测量夹具
- 下一篇:免疫组化漂洗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