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公路沿线附属设施污水处理的土壤渗滤系统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1030238.5 申请日: 2015-12-11
公开(公告)号: CN205294963U 公开(公告)日: 2016-06-08
发明(设计)人: 孔亚平;刘学欣;简丽;陶双成;高硕晗;王涛;付金生 申请(专利权)人: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2F3/30 分类号: C02F3/30;C02F3/34;C02F3/32
代理公司: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代理人: 吴鸿维
地址: 100029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公路 沿线 附属 设施 污水处理 土壤 渗滤 系统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公路沿线附属设施污水处理的土壤渗滤系统装置,这种装置包括了预处理单元及生态处理单元,还可用于其它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主要由卫生间污水、餐饮污水、加油站及车辆冲洗废水等组成。同生活污水相比,服务区污水具有水质水量随季节性波动大,悬浮物和氮含量高,含有一定量的石油类物质等特点。

土壤渗滤系统是由慢速渗滤系统发展而来的。传统的慢速渗滤系统将污水直接投配到土地处理系统的土壤表面,污水臭味的散发致使系统的卫生条件很差,不便应用于小型分散生活污水的处理。而且污水漫灌于地表时,有机质的降解和硝化作用大量消耗氧气,导致地表土壤形成厌氧层,不利于下层土壤的充气传氧作用。由此,布水管埋于地下、卫生条件好、不影响地面景观的土壤渗滤系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国外,常规的土壤渗滤工艺在60年代的日本即得到应用,日本的新见正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土壤毛管浸润沟污水净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出水水质优于二级处理出水。美、法、德、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也都在大力推行与土壤渗滤技术相关的土地处理工艺,美国大约有36%的农村及零星分散建造的家庭住宅采用了此类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在我国,土壤渗滤技术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1992年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建造了一个实际规模的污水地下毛管渗滤系统;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对土壤渗滤系统应用于中水回用进行了探讨;2003年清华大学对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分散村镇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并在滇池流域设计建造了处理规模约100m3/d的示范工程。

目前国内外对土壤渗滤系统的填充介质、污染物净化机理、运行调控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已有的一些分散式土壤渗滤处理工程,普遍存在水力负荷偏低、床体易堵塞、脱氮除磷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特征及处理需求的浸润虹吸式土壤渗滤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净化效率低、工程造价高、运行成本高、维护管理较复杂等缺点,渗滤床填充了多种复配填料,具有更好的吸附过滤和微生物附着效果,营造了厌氧、兼氧并存的微生物环境,具有更好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污水在渗滤床内实现浸润、虹吸及重力流等多种流态,提高了与填料及微生物的接触时间,从而对服务区污水的各种污染物均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而且系统抗冲击能力强;系统不需要鼓风机曝气,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运营能耗;仅有提升泵的用电设备,管理维护简单,不需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设有高效预处理单元,并在配水、集水单元设有防堵保护措施,渗滤床床体填料通过配置后具有更高的孔隙率,能够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床体堵塞问题;床体填充常规土壤及炉渣等废弃材料,建设成本低,同时实现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公路沿线附属设施污水处理的土壤渗滤系统装置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和生态处理两个单元,其中预处理单元采用推流沉淀池,生态处理单元采用浸润虹吸式土壤渗滤床。

高速公路服务区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管网收集后,由进水口进入推流沉淀池,通过溢流堰向下散流,与第一级挡流板碰撞后,悬浮物缓慢沉淀,污水沿池体水平方向推流,与第二级挡流板碰撞后发生沉淀反应后,污水向下折返后进入出水口溢流堰,均匀水质后由出水口排入浸润虹吸式土壤渗滤床。推流沉淀池底部设有2%的坡度,底部沉淀的污泥沿坡度方向汇入集砂凹槽。推流沉淀池维护仅需定期清理集砂凹槽沉积污泥即可,维护周期视水质情况而定,一般为1-3个月。

推流沉淀池出水为厌氧化的生活污水,通过设置在浸润虹吸式土壤渗滤床上部的配水系统均匀地由级配填料土向下渗滤,污水滞留到生态滤砂后,再通过“表面张力作用”上升,越过厌氧滤槽之后,再通过“虹吸现象”连续地向下层土壤渗透并通过集水系统流出浸润虹吸式土壤渗滤床。在上述渗滤过程中,水与污染物分离,水被渗滤后流出,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吸附作用被截留在土壤中,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和生物降解,其降解物再由表面绿化植被所利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未经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02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