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排水调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7362.6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3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蔡浩;龚剑;张承钿;余十平;陈雪敏;赵玮玮;马仁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排水 调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网排水模型,特别是一种基于动态系统监控以及设备自动化 监控的智慧水务的智能排水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排水系统分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运行都有关联,然而目前排水系统的各个 环节基本属于独立的状态。它们没有互联,更不具有关联性分析后具有实际规则的智能 化运行解决方案。在日常排水调度中,容易产生各个泵站无序排水,甚至出现对冲排水, 造成能耗的浪费与管网的破损。在防洪防汛时期,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调度方法,对于城 市局部内涝问题而束手无策,在应急调度时不能充分发挥城市排水管网的蓄水、排水能 力。
而且,现有的管网模型主要应用于仿真,就是利用现有的基础数据和历史数据对现 况进行仿真模拟和校核,没有对系统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动态仿真,仅仅为某种状态下 的静态仿真。在这种运行状态下没有依据管网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排水调度,当实际情 况与仿真发生较大差异的时候,没有使用最优化的排水方法,造成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
现有的排水管网调度规则一般建立在早期泵站的设计时期,随着管网与泵站的更新 改造,调度方法不适宜现有排水设施、设备的状况,导致设备寿命减少,管网损坏,而 且易于引起管网漏损等,还有大量的电能被浪费,和管网蓄、排水能力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排水调度系统,通过节能调度子模块可以在满 足泵站日常正常排水需求的同时实现更低的耗能,通过应急调度子模块可以更大的发挥 管网的整体排水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排水调度系统,包括控制子系统、 调度子系统、报警子系统、水位检测子系统、显示子系统;其中控制子系统分别与调度 子系统、报警子系统、水位检测子系统、显示子系统相连接;
该水位检测子系统用于检测单个泵站和/或其出入口检查井的水位高度并将反馈信 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子系统;
该控制子系统用于:(1)接收水位检测子系统发送的信号,并依据该信号:生成 水数据,并发送水数据给显示子系统;生成调度信号,并发送调度信号给调度子系统; (2)获得水位信息,判断水位是否超过预设的警报高度,若超过,则发送报警控制信号 至报警子系统;
显示子系统用于显示控制子系统发送的水数据;
调度子系统用于响应调度信号调度单个或多个泵站中泵的开或停;
报警子系统用于响应报警控制信号输出水位告警。
作为优选的,本智能排水调度系统还包括数据记录单元;
其中数据记录单元与控制子系统相连接;
且该数据记录单元至少用以记录有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泵站级别、泵站所在区域以 及排水量的信息;
泵站级别信息用于确认泵站在智能排水调度系统中的位置;
在紧急控制调度时,控制子系统根据泵站所在区域、泵站当前的水位为泵站设定开 /停优先级。
进一步的,控制子系统还用于:
在当前水位hc高于开泵水位hoh时,控制调度子系统打开该泵站默认启动的泵。
进一步的,在默认启动的泵打开后,检测当前泵站的当前水位hc,在该泵站的泵未 全部开启时:若hc变大,控制调度子系统开启该泵站剩余泵中流量最大的泵;
若hc变小,控制调度子系统维持该泵站当前状态;
若泵站的所有泵均开启且当前水位hc仍然继续上涨,控制子系统控制报警子系统发 送警报信息,并通知人工采取既定的紧急处理措施;且控制调度子系统关闭部分上级泵 站的泵。
进一步的,当前水位hc降低至开泵水位hoh时,控制子系统控制调度子系统关闭默 认启动的泵以外的其他泵;
当前水位hc低于停泵水位hsl时,控制子系统控制调度子系统停止该泵站的泵。
作为优选的,控制子系统能够连接网络获取天气预报以及降水量预报信息;
控制子系统根据获取到的天气预报以及降水量预报信息预估出水位上涨量,并根据 预估的水位上涨量控制调度子系统开泵预排水。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管网;
每个泵站通过管网与下一级中的其中之一泵站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水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73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