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生物菌肥施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7117.5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6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林丽;蔡振媛;李宇宇;周立业;柯浔;刘淑丽;张法伟;郭小伟;李以康;李茜;曹广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23/02 | 分类号: | A01C23/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810008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菌肥 施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肥料施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菌肥 施肥器。
背景技术
微生物菌肥是由一种或数种活性有益微生物、培养基质和添加物(载 体)配制而成的生物肥料,具有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植物营养 条件和生长环境、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抵抗病虫危害、发挥土壤潜在肥力、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和应用对建设一个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 营养元素的转化、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害、净化 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微生物菌肥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人工草地等, 施用方法多为表施或底施,而对于土壤紧实度较高的天然草地,配套的免 耕底施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和仪器较为欠缺,尤其是用于实验阶段的以液体 为赋存形式的微生物菌肥施用仪器并没有成熟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菌肥施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肥施肥器,包括 菌液储存室、活塞、连接管、菌液出口器和土壤转孔器,微生物菌肥以液 体形式储存在所述菌液储存室中,在需要时通过所述活塞挤压使所述微生 物菌肥从位于所述连接管上的所述菌液出口器流出;所述土壤转孔器与所 述连接管连接,用于使所述菌液出口器深入待施肥的土壤中;以及
所述连接管为中空状,其壁上间隔设置若干小孔,每一个所述小孔中 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菌液出口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菌肥施肥器及施肥方法 具有以下优点:(1)改变了微生物菌肥液体的出口位点和方式,菌液注射 器针管下端为实心,便于该器械进入土壤不同深度;(2)菌液连接管侧面 带有可弯曲性材料制成的微生物菌液通道,可以防止土体进入菌液连接管 内,且可以顺畅的容许下圆柱体内部菌液顺利进入土壤不同层次;(3)由 于可以设定菌液连接管侧面的开孔位置,所以可以依据微生物菌肥的施用 深度而调节开孔位置;(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巧, 便于野外实验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菌肥施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菌液出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柄;2-活塞;3-助推手柄;4-菌液储存室;5 -密封垫;6-栓头;7-菌液出口器;8-菌液注射针管;9-土 壤转孔器;10-卡扣;11-菌液出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 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肥施肥器,包括菌液储存室、活塞、 连接管、菌液出口器和土壤转孔器,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菌肥以液体形式 储存在菌液储存室中,在需要时通过活塞挤压使微生物菌肥从位于连接管 上的菌液出口器流出;土壤转孔器与连接管连接,用于使菌液出口器深入 待施肥的土壤中;以及
连接管为中空状,其壁上间隔设置若干小孔,每一个小孔中分别设置 一个菌液出口器。
作为优选,菌液出口器呈钵型,顶部形成裂瓣状,当没有推动活塞时 紧闭不漏液,推动活塞时其开口形成液体流通的出口。
作为优选,菌液出口器与连接管分别成型制造,菌液出口器的材质为 橡胶或塑料。
作为优选,土壤转孔器的材质为金属。
作为优选,土壤转孔器与连接管通过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土壤转孔器的形状为侧壁光滑的圆锥形或侧壁带有螺纹的 圆锥型。
作为优选,活塞末端设置有活塞柄,菌液储存室的外壁上设置有助推 手柄,方便使用者操纵该活塞。活塞末端可以设置活塞密封垫,材质为橡 胶等可变形可密封材料,且直径同菌液储存室内壁相同,可以起到密封菌 液储存室中菌液的目的;在菌液储存室和连接管之间可以设置栓头,其可 以同菌液储存室无缝连接,保证不漏液;连接管,例如菌液注射针管固定 于栓头上,下端与土壤转孔器连接。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 阐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7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