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水电机防砂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4606.5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旗;宋彬;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三泉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32 | 分类号: | H02K5/132;H02K5/12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刘磊娜 |
地址: | 07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水 电机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异步潜水电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水电机防砂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潜水电泵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异步潜水电动机是潜水电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潜水电泵输送含有砂砾等杂质的液体时,需要对潜水电动机的轴伸端进行防护,防止液体中的砂砾等杂质进入潜水电动机内部,否则进入到异步潜水电动机腔内的砂砾将沉积在水润滑导轴承与电机轴配合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缝隙处、推力盘和止推轴承作用面处,将会对电动机内的零部件造成严重的磨损,大大降低异步潜水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目前的异步潜水电动机多采用甩砂环来防止液体中的砂砾等杂质进入电动机内部,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由于甩砂环的离心作用以及电动机运转发热在腔内产生的“正压效应”,此时砂砾不会进入到电动机内腔,但是当电动机停止运转后,电动机腔内逐渐冷却将会形成“负压效应”,液体中的砂砾等杂质容易随着液体一起涌入电动机腔内,而现有的甩砂环结构不能有效防止电动机停机时砂砾等杂质进入电动机腔内,急需对甩砂环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潜水电机防砂密封结构,可有效防止停机时液体中的砂砾等杂质进入异步潜水电动机腔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潜水电机防砂密封结构,其包括依次套置在电机轴上的甩砂环、防砂筒、海绵圈和第二骨架油封组,所述海绵圈和所述第二骨架油封组位于上导轴承座和电机轴之间,所述防砂筒底缘与上导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甩砂环扣置于所述防砂筒上,所述甩砂环内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唇口向下安装有与第一骨架油封,所述第一骨架油封与所述甩砂环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骨架油封的唇口与所述防砂筒外壁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甩砂环和防砂筒均为金属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砂筒的底缘通过螺钉与上导轴承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甩砂环内设置有第一骨架油封,可以有效地将液体中的砂砾等杂质阻挡在甩砂环外部,防止其进入到电动机腔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在于甩砂环内置有第一骨架油封,第一骨架油封张开的唇口可以在电机停机时有效将砂砾等杂质阻挡在第一骨架油封的下部,防止砂砾等杂质进入到甩砂环内部。另外,即使出现少量砂砾等杂质通过第一骨架油封的唇口与防砂筒外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甩砂环内部这种情况,由于液体通过缝隙进入到甩砂环内部后,使得液体的流道面积急剧增大,液体的流动速度迅速降低,使得液体中夹杂的砂砾等杂质沉积在甩砂环内第一骨架油封唇口与防砂筒之间,将随着电动机下次启动运转产生的“正压效应”使这些砂砾排除,不会进入到电动机腔内,不会造成电动机腔内零部件的磨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甩砂环、11凹槽、12第一骨架油封、2防砂筒、3海绵圈、4第二骨架油封组、5螺钉、100电机轴、200上导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如附图1所示,一种潜水电机防砂密封结构,其包括依次套置在电机轴100上的甩砂环1、防砂筒2、海绵圈3和第二骨架油封组4,所述海绵圈3和所述第二骨架油封组4位于上导轴承座200和电机轴100之间,所述防砂筒2底缘通过螺钉5与上导轴承座200固定连接。所述甩砂环1扣置于所述防砂筒2上,所述防砂筒2的筒顶伸入到甩砂环1内,所述甩砂环1内壁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唇口向下安装有与第一骨架油封12,所述第一骨架油封12与所述甩砂环1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骨架油封12与防砂筒2的外壁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甩砂环和防砂筒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防砂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三泉泵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三泉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4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