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水域救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3778.0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9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02 | 分类号: | B64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282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水域 救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水域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旋翼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航程和载重方面都有了十足的进步,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使用成本低,飞行速度快,准备时间短的优点,因而其可以快速抵达目标地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无人机科技领域,尤其是应用科技对水上救援的快速应对的需要,由于无人机具有反应迅速,机动能力强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水上救援的科技本身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水上救援本身存在的问题,所以寻找无人机搭载空中救生器这种方法是一种新的要求和思路。
现有投放救生圈的方式均为人工投放,很难准确投掷,并且有许多水上需要救援区域是人工无法到达区域,不能及时进行救援,采用飞机实施救援成本高,并且机动能力差。
目前也有关于无人机在水域救援中的报道,如专利号为CN2040780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水上应急救援装置”,该装置能够根据摄像头拍摄影像准确控制救生圈的投放,救生圈投放准确率高,营救及时,救援效率高,但是该装置未能解决救生圈投放数量的问题,救生圈只能一次全部投放,一次全部投放后,只能重新飞回再次转载后,才能飞到其他区域进行投放,不能实现一次飞行救援多个水域的目标。
专利号为CN2042503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空中救生器”,也能实现救生圈的投放,但是同样未能解决救生圈投放数量的问题,不能实现一次飞行救援多个水域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无人机水域救援装置,本无人机水域救援装置为一种救生圈投放装置,采用挡板的径向收缩投放救生圈的设计,可以准确单次投放一个救生圈,在进行水域施救时,一架次无人机可以救援多个目标。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水域救援装置,包括法兰盘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法兰盘上,法兰盘用于连接无人机和救生圈固定装置,救生圈套放在救生圈固定装置外侧,还包括安装在救生圈固定装置下端的救生圈投放装置,所述救生圈投放装置包括救生圈挡板,所述救生圈挡板通过导杆与导轨连接,复位弹簧套在导杆外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挡板连接,另外一端与导轨连接,电机定子固定安装在底板上,电机转子安装在电机定子下方,所述电机转子上安装有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安装有导轮,悬臂挡板A和悬臂挡板B分别安装在导轮的两侧,所述救生圈固定装置底部安装有指引无人机飞行的两轴增稳相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法兰盘可以实现本无人机水域救援装置与无人机的连接,支架能够保证无人机落地时,底端两轴增稳相机不会碰到地面,两轴增稳相机可以将拍摄图像传回,操作者能够根据传回的画面,准确的投放救生圈。正常状态下,悬臂导轮位于悬臂挡板B处,救生圈挡板向外伸出将救生圈挡住,当需要投放救生圈时,通过控制器发出遥控投放指令,电机转子旋转,悬臂导轮运动至悬臂挡板A处,复位弹簧伸张,将导轨向内部推动,导轨通过导杆将救生圈挡板向内拉动,救生圈落下,之后电机转子再次转动,带动悬臂导轮运动至悬臂挡板B处,推动导轨向外运动,从而使得救生圈挡板外推,重新阻挡救生圈的下落,通过控制电机转子旋转一次的时间,可以精确控制救生圈挡板复位的时间,进而控制每次旋转只是投放一个救生圈。
优选的,所述悬臂挡板B与导轨固定连接,悬臂挡板A和悬臂挡板B与导轮构成两套回路并与控制器相连,作为控制器判断电机悬臂位置的信号,当导轮运动至悬臂挡板A时,电机停止运动,收到再次旋转任务时,电机反向旋转运动至悬臂挡板B时再次停止旋转,再次启动后,又反向旋转,依此反复旋转。
优选的,所述固定挡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设置固定挡板的目的是为复位弹簧伸展推动导轨时提供一个受力点。
优选的,所述固定挡板上开有两个通孔,导杆的一端穿过通孔与导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两轴增稳相机内部安装的两台增稳电机用于稳定飞行过程中倾斜时相机拍摄的画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本无人机水域救援装置采用挡板的径向收缩投放救生圈的设计,可以准确单次投放一个救生圈,在进行水域施救时,一架次无人机飞行可以救援多个目标;
2)本无人机通过安装在其底部的两轴增稳相机,可以实现救生圈的准确投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广工大数控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3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