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缩管输送并热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3532.3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范中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赤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3/06 | 分类号: | B65B53/06;B65B35/4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陈立荣 |
地址: | 401328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缩管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缩管输送并热缩装置。
背景技术
热缩套管具有优良的阻燃、绝缘性能,非常柔软有弹性,收缩温度低,收缩快,可广泛应用于电线的连接、电线端部处理、连接部或焊点保护、线束标识、电阻电容的绝缘保护、金属棒或管材的防腐蚀保护、天线的保护等。目前,现有的带热缩管的连接线通过手工将热缩管套在连接线的两端,然后通过人工手持热风机对热缩管进行加热,使热缩管收缩并将导线连接部或焊点包裹,形成规则可靠的保护层。
显然,现有的热缩线束上的热缩管存在着费时费力,成本较高,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热缩线束上的热缩管存在着费时费力,成本较高,效率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缩管输送并热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热缩管输送并热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传送装置和用于加热热缩管的若干热风机;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相对、平行的主动轴和从动轴,驱动主动轴转动的驱动装置,套装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传送带,固定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两条固定导轨;所述两条固定导轨平行设置;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设置在固定导轨的两端;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固定导轨一端;所述固定导轨上设置有若干支架,所述若干热风机固定在若干支架上,并且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正对传送装置上的带有热缩管的连接线;所述传送带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凸起。
进一步,所述凸起为半圆形。
进一步,所述传送装置尾部设置有收集加热并热缩带有热缩管的连接线的收集箱。
本实用新型的热缩管输送并热缩装置,省时省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
附图3为带热缩管的连接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附图2为附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附图3为带热缩管的连接线的立体图。其中1、工作台;2、热风机;3、主动轴;4、从动轴;5、驱动装置;6、传送带;7、固定导轨;8、支架;9、凸起;10、热缩管;11、连接线;12、收集箱。
如附图1、2、3所示,热缩管10输送并热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传送带热缩管10的连接线11的传送装置和用于加热热缩管10的若干热风机2;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相对平行的主动轴3、从动轴4,驱动主动轴3转动的驱动装置5,套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上的传送带6,固定主动轴3和从动轴4的两条固定导轨7;所述两条固定导轨7平行设置;主动轴3和从动轴4分别设置在固定导轨7的两端;所述驱动装置5固定在固定导轨7上;所述固定导轨7上设置有若干支架8,所述若干热风机2固定在若干支架8上,并且所述热风机2的出风口正对传送装置上的带有热缩管10的连接线11;所述传送带6上密布设置有若干凸起9。所述凸起9为半圆形。所述传送装置尾部设置有收集加热并热缩带有热缩管10的连接线11的收集箱12。
本实用新型的热缩管10输送并热缩装置在使用时,将带热缩管10套在连接线11上,然后将带有热缩管10的连接线11置于传送带6的凸起9之间上,通过固定在支架8上的热风机2对准凸起9之间的连接线11上的热缩管10进行加热热缩即可。通过设置凸起9,可以将带热缩管10的连接线11限定在凸起9之间,防止用热风机2加热时将连接线11吹开。本实用新型的热缩管10输送并热缩装置,省时省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赤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赤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35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