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频率微波陶瓷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23335.1 | 申请日: | 2015-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4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许慧云;刘济滨;邹海雄;吴育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松元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2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 35101 | 代理人: | 陈建华 |
| 地址: | 361022 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率 微波 陶瓷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频率微波陶瓷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的发展,为达到各定位终端的小型化,微波陶瓷天线的设计向着小型化发展。目前卫星信号接收天线主要是采用陶瓷制成。以GPS天线为例,常用的规格型号有25x25mm,18x18mm,15x15mm,12x12mm。随着小型化发展,陶瓷天线市场上,出现了9x9mm,8x8mm等更小规格的陶瓷天线。陶瓷天线接收卫星信号的必要条件是,陶瓷天线的谐振频点必须与GPS卫星L1频率(1575.42MHz)相差少于5~10MHz;而陶瓷天线的谐振频点主要是由其材料的介电常数和表面电极两个方面来决定的。随着陶瓷天线越来越小,其表面电极的设置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低频率微波陶瓷天线,它充分利用陶瓷介质主体的各侧面,增设若干独立电极,让陶瓷天线的谐振频点降低,然后通过优化各侧面的条形电极的长短和位置,最终可以使陶瓷天线的谐振频点达到L1频点(1575.42MHz±3MHz),满足GPS接收机的接收信号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所述一种低频率微波陶瓷天线,它包括陶瓷介质主体、辐射面电极、反射面电极、馈针,馈针的一端穿过陶瓷介质主体经焊锡与辐射面电极导通连接,馈针的另一端在反射面电极露出,并与反射面电极相间隔,在所述陶瓷介质主体的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形电极,且各条形电极与辐射面电极、反射面电极不相连接,使每一条形电极均成为陶瓷天线的独立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利用了陶瓷介质主体的侧面,在其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形电极,使其都成为陶瓷天线的独立电极,让陶瓷天线的谐振频点大大降低,然后通过优化各侧面的条形电极的长短和位置,最终可以使陶瓷天线的谐振频点达到L1频点(1575.42MHz±3MHz),满足GPS接收机的接收信号要求。故用较低介电常数的材料也可以达到用较高介电常数材料制得小型陶瓷天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陶瓷介质主体为方形的低频率微波陶瓷天线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中:1.陶瓷介质主体,2.辐射面电极,3.反射面电极,4.馈针,5.焊锡,6.间隔,7.条形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低频率微波陶瓷天线,如图1、2、3所示,它包括方形陶瓷介质主体1、辐射面电极2、反射面电极3、馈针4,馈针的一端穿过陶瓷介质主体经焊锡5与辐射面电极2导通连接,馈针的另一端在反射面电极3露出,并与反射面电极3相间隔6,在所述方形陶瓷介质主体1的四个侧面,每个侧面间隔设有三个条形电极7,且各条形电极7与辐射面电极2、反射面电极3不相连接,使每一条形电极7均成为陶瓷天线的独立电极。
本实用新型具体生产方式:由介电常数为89~95的材料制得方形陶瓷介质主体1,规格尺寸为9x9x4mm。辐射面电极2、反射面电极3以及条形电极7是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覆盖在陶瓷介质主体1表面,然后通过高温金属化银电极的方式,使银电极与陶瓷粘接在一起,再使用焊锡5,将馈针4焊接在辐射面电极2上,形成一颗具有特定谐振频率的陶瓷天线。陶瓷介质主体1的六个表面都存在电极,且其中的每个侧面中的三个条形电极7是各自独立的,其可以降低陶瓷天线的谐振频率。图2中的虚线为馈针4,馈针内粗外细。
本实用新型所述陶瓷介质主体为方形柱体或为圆形柱体或为椭圆形柱体或为其它异形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松元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松元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3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叠层陶瓷天线
- 下一篇:卫星导航系统终端宽带小型微带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