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站数据采集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0711.1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1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赛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13/196;G08B21/12;G08B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数据 采集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数据采集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站的开通,使通讯技术进一步提高,长时间的使用后,基站的电力供应、基站相关动力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基站内的潮湿度、温度等环境量的变化得不到实时数据监控,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会对基站的正常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现有技术下基站的准入与进入主要依靠人员的值守来进行,这样很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在运营商或者三方机构需要紧急处理站点时,人员的配合很难到位,影响通信服务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站数据采集单元,由扩展板和数据采集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板嵌入有:USB接口,LAN接口,第一串口,第二串口,第三串口,第四串口,第五串口,第六串口,第七串口,第八串口,第一传感器电源接口,第二传感器电源接口,第一门禁接口,第二门禁接口,第一烟感传感器接口,温湿度传感器接口,水浸传感器接口,门磁/红外接口,烟感传感器接口,第一蓄电池,电源开关,第二蓄电池,采集板电源接口,第三蓄电池,接地螺丝,水浸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DO1接口,DO2接口,DO3接口和DO4接口,第一串口与第一开关电源接口相连接,第二串口与空调电源接口相连接,第五串口与第二开关电源接口相连接,第六串口与无线模块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相连接,DO2接口,DO3接口,DO4接口与第二传感器电源接口组成电源串口,电源串口与无线模块的电源接口相连接,第一门禁接口与门禁相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接口与温湿度传感器相连接,水浸传感器接口与水浸传感器相连接,LAN接口与摄像机引出线接口的网线接口相连接,采集板电源接口与摄像机引出线接口的电源线接口相连接,DO1接口与摄像机引出线接口的报警输入端接口相连接;第一烟感传感器接口与第一烟感传感器单元相连接,门磁/红外接口与水浸传感器和入侵报警系统相连接,第二烟感传感器单元与烟感传感器/电源接口相连接,烟感传感器/电源接口的电源接口与直流电压变送器相连接,直流电压变送器与蓄电池中间点相连接,第一蓄电池与第二蓄电池分别与蓄电池总电压相连接,采集板电源接口与摄像机的摄像机电源接口相连接,DO1接口与报警输入输出口相连接,LAN接口与网口RJ45接口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摄像机的像素为130万以上。
进一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所述水浸传感器的数量为至少5个。
进一步,所述第一烟感传感器单元包含至少2个烟感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入侵报警系统的数量为至少5个。
进一步,所述第二烟感传感器单元包含至少3个烟感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直流电压变送器,蓄电池中间点和蓄电池总电压的数量为2个。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源接口可以灵活实现基站内部电力供应,通过设置红外、门禁等接口,可以实现动力设备运转的良好监控,通过设置温湿度、烟感传感器接口,可以实现基站内部温湿度及火灾预警的预防监控功能。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结构连接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结构连接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结构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摄像机的连接图。
结合图1a、图1b、图1c和图2,具体附图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赛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赛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0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通信网络安排候选人面试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电连接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