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接用散热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0207.1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1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丁辉;李兵;郭晓东;孙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四○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101/1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7328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散热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密封容器的特殊焊接工艺方法,具体 涉及一种焊接用散热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薄壁结构类容器焊接中常涉及的焊接材料主要以碳素钢、不 锈钢为主,对它们的焊接方法、工艺有较为透彻的研究,而对于铝合 金的薄壁结构焊接没有足够的焊接经验可循,没有对其焊接工艺的系 统性研究。铝合金材料本身属于难焊接材料,这与铝合金的本身物理、 化学性能有关(见表1、表2),这种材料电阻率小、线胀系数大,导 致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包括铝合金焊接接头强度系数低,熔 池表面易产生难熔的氧化膜(Al2O3熔点为2060℃),熔池中易产生 气孔,焊接热影响区易产生热裂纹,易产生焊接变形,铝合金材料热 导率大,焊接前必须经过长时间预热。尤其对于薄壁结构,在对工件 预热及焊接过程中经常出现塌边现象。从原理上讲,焊接过程出现塌 边,主要是因为容器罐体壁厚较小,且紧邻熔池,熔池内很大一部分 热量会直接传导至容器罐体,并且铝合金在高温环境下强度会大幅下 降。在焊接过程中,熔池表面氧化层会妨碍操作人员通过熔池颜色等 特征对熔池温度变化进行正确判断,熔池温度稍有升高便会造成容器 罐体受热过度,强度降低,造成塌边。这是铝合金类薄壁类容器焊接 中常出现的问题。因此,要想完成此类容器的焊接,需要提供一种有 效的散热工具,将传入容器罐体的过多热量尽快传导出去,降低容器 薄壁结构温度,尽量减少容器在焊接过程中出现塌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铝合金薄壁容器在焊接过程中容易 出现塌边现象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焊接用散热夹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焊接用散热夹具,包括一个散热环和位于散热环外部的两个 半环形的压紧环,两个压紧环通过压紧螺栓连接;所述散热环安装在 需焊接容器的外缘,散热环的导热率大于容器的导热率;所述压紧环 位于散热环外部,上端与散热环的上端平齐,并通过旋紧压紧螺栓使 散热环紧贴在容器上。
所述散热环的材质为纯铜。
所述散热环上沿与需焊接容器的上沿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夹具在焊接时具有两大作用:第一,熔池产生 的大量热量可以通过纯铜的散热环进行及时传导,防止在容器罐体薄 壁上温度升高过快;第二,散热环上端与容器罐体薄壁平齐,对其有 很好的结构支撑作用,即使温度较高导致容器罐体材料强度大幅下降 时,也可保证不发生塌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散热环,2-压紧环,3-压紧螺栓,4-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接用散热夹具,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包括一个散热环1和位于散热环1外部的两个半环形的压紧环2,两 个压紧环2通过压紧螺栓连接;
所述散热环1为纯铜材质,安装在需焊接容器4的外缘,上沿与 需焊接容器的上沿平齐;由于纯铜的热导率大约是铝的170%,因此, 散热环1能够充分有效实现热传导,从而降低容器罐体薄壁温度。
所述压紧环2位于散热环1外部,上端与散热环1的上端平齐, 并通过旋紧压紧螺栓3保证散热环1能够紧贴在容器上。
在进行焊接时,散热夹具能够发挥两大作用:第一,熔池产生的 大量热量可以通过纯铜的散热环进行及时传导,防止在容器罐体薄壁 上温度升高过快;第二,散热环上端与容器罐体薄壁平齐,对其有很 好的结构支撑作用,即使温度较高导致容器罐体材料强度下降时,也 可保证不发生塌边现象。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 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 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 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四○四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四○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0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