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加热地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8036.9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1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彦;赵纯;谭礼军;李一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10;E04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33809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加热 地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加热地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天,房间内都要设置供暖设备,尤其是楼房内。供暖方式有很多,如暖气、火炉和地热,其中地热的方式供暖效果最好。为了让地热管道中循环的介质升温,传统的做法时利用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但是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产生雾霾。
太阳能作为用之不竭的能源,可以在供暖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但现有技术中,通过太阳能实现供暖的方式还很少见,尤其是在夜晚无阳光照射时,其热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太阳能加热地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太阳能加热方式在夜晚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加热地板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集热管、进水管、回水管、储热水箱、电加热器、散热装置、循环管、循环泵、地热盘管、太阳能发电板、蓄电池和阀门,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上设有多个集热管,所述集热管之间并联设置,所述集热管一端连接进水管,所述集热管另一端连接回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均连接储热水箱,所述储热水箱上连接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管中部设有地热盘管,所述地热盘管包括客厅盘管、卧室盘管、厨房盘管和卫生间盘管,所述客厅盘管、卧室盘管、厨房盘管和卫生间盘管并联设置,所述客厅盘管、卧室盘管、厨房盘管和卫生间盘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侧部设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连接散热装置,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为散热风扇,所述散热装置正对所述电加热器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阀门均为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将房间内的地热管道与太阳能集热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太阳能供暖的方式;将客厅盘管、卧室盘管、厨房盘管和卫生间盘管进行并联设置,从而能够通过阀门的开闭状态来控制室内热量分布;并且在太阳能集热板侧部设置了太阳能发电板,可将由太阳能发电板产生的电量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为电加热器和散热装置供电,不再将电加热器用于为储热水箱供热,减少热交换次数,提高电量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供热效果好,无污染,可实现夜晚补充供热,热量利用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集热板;2集热管;3进水管;4回水管;5储热水箱;6电加热器;7散热装置;8循环管;9循环泵;10地热盘管;101客厅盘管;102卧室盘管;103厨房盘管;104卫生间盘管;11太阳能发电板;12蓄电池;1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加热地板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供热效果好,无污染,可实现夜晚补充供热,热量利用效率高。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工程学院,未经江西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80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