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电感充放电能量转移的串联电池组均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7360.9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5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昕昕;刘新天;何耀;曾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谈志成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感 放电 能量 转移 串联 电池组 均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联电池组均衡电路的拓扑结构,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使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不可再生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由此带动了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技术的兴起。储能电池组是这些领域的核心装置,为了提供足够大的电压以满足用电设备的需求,通常需要将多节单体电池进行串联,解决串联电池组的均衡问题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充放电可靠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串联电池组的均衡方案分为被动有损均衡和主动无损均衡,主动无损均衡因其能量损耗较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又包括基于电容、基于电感和基于变压器能量转移的均衡电路。目前基于电感的均衡电路常用拓扑为模块化桥式均衡电路和基于储能电感对称分布的均衡电路。
模块化桥式均衡电路由北京工业大学的刘春梅等人于2006年提出,电路中每两个相邻单体电池对应一个桥式均衡模块,每个桥式均衡模块包括两个功率开关管、两个反并联续流二极管和一个能量转移电感,该电路对于任何单体电池数目的串联电池组都适用。然而,对于N节电池单体,就需要2N-2个功率开关管、2N-2个反并联续流二极管和N个能量转移电感,电路中元器件数目较多,且每个桥式均衡模块会存在两个功率开关管同时导通引起电池侧短路的直通问题,需要在控制中加入死区以避免这一现象,这就导致了当相邻电池之间电压差较小时,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基于储能电感对称分布的均衡电路由在浙江理工大学的张寅孩等人于2010年提出,电路中每个单体电池对应一个功率开关管、一个续流二极管和一个储能电感,电路拓扑完全对称,因此对于N节电池单体,需要N个功率开关管、N个续流二极管和N个储能电感,电路结构较为简单,然而,其仅对电池数目为偶数的情况适用,电路的可扩展性较低,适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电路中器件数目多、均衡所需时间长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感充放电能量转移的串联电池组均衡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扩展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电感充放电能量转移的串联电池组均衡电路,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电池单体构成的电池组,每个电池单体对应设置有一个功率开关管,每个功率开关管对应设置有一个反并联续流二极管,且每个功率开关管的输入端和与之对应的反并联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每个功率开关管的输出端和与之对应的反并联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位于所述电池组正极端的电池单体为首端电池,位于所述电池组负极端的电池单体为末端电池,位于所述首端电池和所述末端电池之间的电池单体为中间电池;
所述首端电池对应设置有一个负端能量转移电感,所述末端电池对应设置有一个正端能量转移电感,所述中间电池对应设置有一个正端能量转移电感和一个负端能量转移电感;且每个电池单体对应设置的正端能量转移电感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单体对应设置的负端能量转移电感为同一个电感,每个电池单体对应设置的负端能量转移电感和与其相邻的电池单体对应设置的正端能量转移电感为同一个电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首端电池的正极和与之对应的功率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首端电池的负极和与之对应的功率开关管的输出端之间通过所述首端电池对应的负端能量转移电感相连;
所述末端电池的负极和与之对应的功率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末端电池的正极和与之对应的功率开关管的输入端之间通过所述末端电池对应的正端能量转移电感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间电池的正极和与之对应的功率开关管的输入端之间通过所述中间电池对应的正端能量转移电感相连,所述中间电池的负极和与之对应的功率开关管的输出端之间通过所述中间电池对应的负端能量转移电感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电感充放电能量转移的串联电池组均衡电路,通过功率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实现电感的充放电,并通过功率开关管的反并联二极管为电感电流提供续流通路,实现能量在单体电池和串联电池组之间的转移;该电路结构简单,并能够实现多个单体电池之间同时进行能量转移,解决了传统基于电感的串联电池组均衡电路开关器件和电感数目较多、可扩展性低以及能量仅能在相邻单体电池之间转移而导致均衡时间过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电感充放电能量转移的串联电池组均衡电路拓扑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7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