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器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17331.2 | 申请日: | 2015-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3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龚运息;梁世鑫;宋恩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周晟 |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控制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控制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器壳体。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化石能源的过渡开采,化石能源正面临或终将面临枯竭的状况,汽车排放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的交通工具,正被大力提倡和不断开发。
电动汽车有三大核心关键技术,一是动力电池、二是电机及驱动技术、三是整车控制系统。其中,驱动电机控制器是整车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用来控制电动车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等,同时为电动车的其它电子器件提供控制,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动车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驱动电机控制器由外壳壳体和内部电子元器件总成构成,控制器的外壳壳体对内部电子元器件总成起到保护、承载和密封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控制器壳体,从材料上看,有塑料壳体、合金壳体或塑料和合金组成的壳体,整体用合金材料制成的壳体,强度足够,在收到冲击的作用下可保护内部的电子器件,但不利于减轻车整车重量,用塑料或塑料与合金组合的壳体,有效减轻整车重量,但由于设计存在的缺陷导致壳体强度不足,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失去对壳体内电子器件的保护和承载作用;从结构上看,目前的电动车控制器通常将电路板总成固定于壳体内,而壳体的两端是通过螺栓固定的端板,且端板上设有供电路板引线穿过的穿线孔,导致壳体不严密,在雨雪天气或涉水环境中行驶时湿气甚至水会进入壳体内,造成电路板总成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的严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质量轻,结构稳固,严密性好,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控制器防水、防尘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器壳体,包括外壳、前封板、底板,所述的外壳上一端面设为开口面,开口面的两侧设计有凹槽;所述的前封板大小与开口面相配合,其边缘设计有可与凹槽插接装配的凸缘;所述的外壳和前封板插接后与底板的上平面贴合装配;所述的外壳边缘设置有凸缘,凸缘内开有涂胶槽,通过涂胶槽进行涂胶,配合底板上涂布的粘胶,外壳能够贴合于底板上。
所述的前封板上设有RS232接口和转速传感器接口,便于外部线缆与控制器内部电路板总成连接。
所述的外壳的各个外表面设有条状的密布式加强筋,外壳的顶面内壁设有十字型加强筋,可有效增强壳体强度。
所述的外壳的边缘设计有卡扣位,用于承载和固定电路板器件,防止脱落,并且外壳的上表面开有指示灯孔,用于指示故障类型,指示灯孔区域的外沿设计成正弦波形,体现壳体的特征和美感。
所述的前封板一侧设置有磁环安装位。
所述的前封板上开有输入电源插接口和输出电源插接口。
所述的前封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壳体的螺钉孔。
所述的外壳和前封板的材料为ABS塑料。
所述的底板上设有用于装配集成电路板和散热器的螺钉孔。
所述的底板材料为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益处是:
(1)外壳的外观表面采用密布式“加强筋”设计,内表面采用“十字”加强筋加固,使得壳体强度增强,有效抵抗车辆运行中的振动或外力作用,保护壳体内部电子器件。
(2)外壳的边缘采用凸缘设计,加大密封面积,并在凸缘处设计涂胶槽,方便涂胶固定,更加有效地密封,防止车辆运行中的雨水和污渍渗透到壳体内部,确保内部电子器件的工作及使用寿命。
(3)外壳内部两侧边缘设计有卡扣位,有效承载和固定电路板器件,防止脱落。
(4)外壳面板上部开有指示灯孔,方便LED显示,用于判断故障类型。
(5)前封板上设有若干与电路板总成连接的RS232接口和转速传感器接口以及输入输出电源插接口,避免了在壳体上开接线槽,使壳体安装更方便。
(6)壳体的外壳和前封板采用ABS塑料,散热底板采用质量轻的铝合金,有效减轻整车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壳体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壳体外壳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壳体外壳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壳体前封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壳体前封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壳体底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7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