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道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6322.1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6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再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大互通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陈泽斌 |
地址: | 617064 四川省攀枝花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道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尤其是适用于粉尘颗粒较大的烟囱等使用的除尘 器。
背景技术
在电炉生产、锅炉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颗 粒物和粉尘,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布袋除尘器等,投资成本大,而且需要定期维 护和检修,增大了运行的人工和设备成本。还有采用水膜或水雾除尘,由于水 雾的颗粒较小,往往对颗粒较大的烟尘除尘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颗粒物较大的烟尘除尘效果 好,结构简单的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烟道除尘器,在烟道中安装有环状喷 流管,在上述喷流管上向中心方向开设有环状的喷流槽。
喷流管的直径与烟道的内径适配。
喷流槽的水平夹角a设置为20°~60°。
在喷流管的下方安装有散流板,在散流板为中间高,四周低的锥形,在上 述散流板上开设有散流孔。
散流孔的直径为3~8mm。
散流孔为锥孔,在散流板上表面的孔径小于下表面的孔径。
散流孔在散流板上表面的孔径为3~8m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烟道除尘器,结构简单,能有效的对烟道中的颗粒物进 行收集和除尘,能够减少后面的布袋除尘器的负担,延长布袋除尘器收集烟尘 的周期,降低劳动强度,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烟道除尘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是烟道除尘器的俯视图;
图4是散流孔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烟道,2-喷流管,3-喷流槽,4-散流板,5-散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烟道除尘器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烟道1中,安装有环状喷流管2,在上述喷流管2上向中心方向开设有 环状的喷流槽3,当喷流管2中的水通过压力从喷流槽3中喷射出后在烟道1 中形成水珠颗粒较大的水帘。而含颗粒物的烟气从下往上通过上述水帘时,颗 粒物受到水帘的阻挡并且由于含水后重量将增加,从而会下落不会再随着烟气 向上排出,到达除尘的效果。
为了使水帘能够在烟道1的横截面均匀布置,喷流管2的直径与烟道1的 内径适配,即如附图3所示,将喷流管2尽可能的安装在烟道的内壁上。如附 图2所示,喷流槽3的水平夹角a设置为20°~60°,水从喷流槽3喷射出后, 呈向上的倾角,就能保证水帘覆盖烟道1的整个内径。
如附图1所示,在喷流管2的下方还安装有散流板4,既能阻挡一部分颗 粒物,又能降低烟气中颗粒物的上升速度,提高水帘与颗粒物的相互作用的效 果。同时在散流板4为中间高,四周低的锥形,且在散流板4开设有散流孔5, 散流孔5的直径为3~8mm,使喷流管2喷射出的水在散流板4上表面形成 水膜,能够更好的提高烟气在通过散流板4时的除尘效果。
为了更好的提高使喷流管2喷射出的水在散流板4上表面形成水膜,将散 流孔5也设置为锥孔,在散流板4上表面的孔径小于下表面的孔径,这样烟气 在通过散流孔5时,除尘效果更佳。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 行各种修改,都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大互通钛业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大互通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63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