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RFID的药品管理系统及药品包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5057.5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7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林迎慧;纪圣华;郭辰明;任永涛;孙杰林;原金鹏;李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137 | 分类号: | B65G1/137;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药品 管理 系统 药品包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药品管理系 统。
背景技术
药品管理主要包括药品的分类、药品上架下架、药品定期盘点、快过期药 品的及时处理等,虽然目前在药品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智能化管理的方式,但 是在医院和药房主要还是通过给架子标记数列号,并通过人工来管理药品。
由于药品种类及数量繁多,并且放置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只有专门的管理 人员以及熟悉药房环境的人员才能高效准确的对药品进行管理;一旦该人员出 现不在现场或请假的情况,值班人员需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所 需要的药品,或者存在将相似的药品放置在错误的地方,导致找药品时间成倍 增加,更严重的是将药品拿错,给病人造成巨大的伤害或者无法及时对架子上 的药品补充,造成缺货的情况出现等一系列的问题。即目前的药品管理方式浪 费人力且容易出错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药品管理方式浪费人力且容易出错的现象,提供 一种药品管理系统和方法。
一种基于RFID的药品管理系统,适用于药品包装盒上设置有电子标签的药 品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品放置架、天线、读写器、传输线及监控平台;
其中,药品放置架上设置有多个天线;读写器通过传输线与多个天线连接, 并通过天线读取电子标签的识别码;读写器将读取到的电子标签的识别码与监 控平台存储的药品信息进行匹配;监控平台根据匹配结果更新存储的药品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红外控制模块,红外控制模块设置于药品放 置架上,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读写器与多个天线之间还连接有功分器;功分器将 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按功率比分配至多个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监控平台存储的药品信息包括:药品的名称、生产 日期、保质日期、批次、类别及药品应放置在药品放置架上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天线上设有指示灯,指示灯直接通过耦合磁场得到 能量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读写器与多路器配合使用,且读写器的功率范围可 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输线为微带线或同轴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红外控制模块上设置有第二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包 括红色报警指示灯和黄色提示指示灯。
一种药品包装结构,用于包装药品,其特征在于,药品包装结构上设置有 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的识别码与药品的信息一一对应;药品包装结构适用上述 的药品管理系统管理。
上述基于RFID的药品管理系统,通过读写器读取药瓶包装盒上的电子标签 的识别码,并将读取的识别码与监控平台存储的药品信息匹配,监控平台根据 匹配结果更新药品存储信息,方便快速且准确地完成了药品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药品包装盒上的电子标签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基于RFID的药品管理系统框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基于RFID的药品管理方法中药品出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基于RFID的药品管理系统和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RFID的药品管理系统适用于管理药品包装盒上设置有如 图1所示的电子标签的药品管理。具体地,药品包装盒上的电子标签包括电磁 辐射部分10和芯片11,其中芯片11粘贴于电磁辐射部分10上,且芯片11存 储有该电子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具体使用时,电磁辐射部分10接收外界辐射的 电磁能量,该电磁能量到达芯片11,读取存储在芯片11中的标识码并通过电磁 辐射部分11辐射出去。
如图2所示,为一实施例中基于RFID的药品管理系统中各部件的连接示意 框图。该药品管理系统适用于管理图1所示的药品包装盒包装的药品。
由图2可知,该系统包括天线13、读写器14、传输线15及监控平台16。 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还包括药品放置架,其中天线13设置在药品放置架的每 层药品放置层上,在图2中,为了更直接的示出天线13与读写器14及传输线 15的连接关系,将药品放置架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50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