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模一体化电控液晶光开关阵列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14239.0 | 申请日: | 2015-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3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宇;樊迪;雷宇;信钊炜;魏冬;桑红石;王海卫;谢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2F1/29 | 分类号: | G02F1/29;G02F1/133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一体化 液晶 开关 阵列 | ||
1.一种双模一体化电控液晶光开关阵列,包括电控液晶聚光微透镜阵 列与电控液晶散光微透镜阵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在一组双路时序电信号作用下对入射光 波实施可调焦聚光操作;
所述电控液晶散光微透镜阵列在另一组双路时序电信号作用下对入射 光束实施可控光发散程度的散光操作;
所述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对入射波束的电控可调焦聚光模式,构成光 开关的开启态;
所述液晶散光微透镜阵列对入射波束的电控可调光发散程度散光模 式,构成光开关的关闭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电控液晶光开关阵列,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阵列化排布的液晶微光学结构上加载相互匹配的双路时序电驱控信 号,将其转换为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液晶散光微透镜阵列;通过更换所加 载的双路时序电驱控信号,完成聚光微透镜与散光微透镜间的模式转换, 实现光开关的开启与关闭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电控液晶光开关阵列,其特征在于, 通过分别调变所述电控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电控液晶散光微透镜阵列的聚 光/散光效能,完成不同光强纤光束间的电控接通与关闭切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电控液晶光开关阵 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和所述液晶散光微透镜阵列均 为M×N元,其中,M、N均为大于1的整数,各单元液晶聚光微透镜/散光 微透镜的填充系数均低于4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电控液晶光开关阵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电控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和电控液晶散光微透镜阵列的电控液晶 光开关阵列也为M×N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电控液晶光开关阵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陶瓷外壳;其中,所述电控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电控液晶散光微透 镜阵列置于陶瓷外壳内,所述源于阵列化排布的液晶微光学结构的每单元 液晶聚光微透镜/散光微透镜有相同光轴,所述电控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 电控液晶散光微透镜阵的光入射面通过所述陶瓷外壳的正面开孔裸露在 外,所述电控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电控液晶散光微透镜阵的光出射面通过 所述陶瓷外壳的背面开孔裸露在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电控液晶光开关阵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阵列化液晶微光学结构上设有第一端口和第一指示灯,第二端 口和第二指示灯;
所述第一端口用于接入外部设备向所述用于形成液晶聚光微透镜/散光 微透镜的阵列化液晶微光学结构上输入的一路电驱控信号;
所述第一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电控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散光微透镜阵 列是否处在正常的电驱控信号输入状态;
所述第二端口用于接入外部设备向所述用于形成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 散光微透镜阵列的阵列化液晶微光学结构上输入的另一路电驱控信号;
所述第二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电控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散光微透镜是 否处在正常的电驱控信号输入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模一体化电控液晶光开关阵列,其特征在于, 在陶瓷外壳的侧面设有一个小三角形符号,用以指示光开关的光出射面位 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42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