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3845.0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2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璧颖;李胜杰;陈璧萌;范秋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璧颖;李胜杰;陈璧萌;范秋怡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5/04;B01F5/20;B01F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智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张刚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纳米 气泡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 生装置。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是气泡发生时产生直径在五十微米(um)和数十纳米(nm)之 间的微小气泡。微纳米气泡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微纳米气 泡具有普通气泡所不具有的特点,如:气泡体积小、上升速度慢以及具有较强 的氧化性等特点。微纳米气泡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比如美容美 体、瓜果蔬菜的清洗、水产养殖、农作物灌溉、污水净化、轮船减阻等。但是, 目前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因为设备庞大、消耗功率大、制作工艺流程复杂等 因素而难以在日常生活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连接密封容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 述进水管位于密封容器外的一端连接气液混合器,位于密封容器内的一端连接 雾化喷头。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直径大于所述出水管直径,使得进水量大于出水量, 从而在密封容器内形成一定的液面压力,增加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出水口高于所述出水管进水口,从而使通过雾化喷头 雾化后的水在密封容器内的液面上形成紊流,增加空气在水中的溶解。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内设有第一单向阀,从而使出水管中的水只能单向流 动,同时防止了管内的气液混合物倒流进密封容器中。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内设有第二单向阀,从而使进水管中的水只能单向流 动。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出水口设有溶气释放器,压力溶气水通过溶气释放器 降压消能后,能释放出大量的微细气泡。
优选地,所述气液混合器为文丘里高效混合器,具有高效气水混合、防回 水、负压吸气等功能。
优选地,所述密封容器使用材料为抗压耐温型食品级材质,具有安全性好、 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等特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阀为弹簧式单向阀,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开启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使水喷射、雾化和制造紊流,将两种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气液之 间的传质效率,加速了空气在水中的溶解。
(2)只需自来水或微型水泵产生的微动力即可在水中产生大量微纳米气泡, 节能环保,使用方便。
(3)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及实施,更容易小型化乃至微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液混合器、2-密封容器、3-雾化喷头、4-进水管、5-出水管、6- 第一单向阀、7-第二单向阀、8-溶气释放器、11-气液混合器进水口、12-气液混 合器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 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 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 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 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 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璧颖;李胜杰;陈璧萌;范秋怡,未经陈璧颖;李胜杰;陈璧萌;范秋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3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高效率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稀硫酸电渗析浓缩膜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