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控制电子破窗器的多功能触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3823.4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2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伟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7117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电子 破窗器 多功能 触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窗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电子破窗器的多功能触发器。
背景技术
现阶段很多公交车辆开始配备电控式电子破窗器用于紧急逃生。空调车辆因为车窗玻璃不发生移动,电子破窗器可以固定于车窗上某一位置,电路的走线问题容易解决。生产和改装的难度低。然而普通车辆车窗是推拉式可以滑动,电子破窗器也需要随车窗移动,这时电路的布线问题就出现了。经过查询,目前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电子破窗器的多功能触发器,本装置由信号发射组件、接收触发组件两大组件组成,其中信号发射组件安装于车窗玻璃的上窗框,信号接收触发组件分别安装于车窗玻璃上,并且通过信号发射组件和信号接收触发组件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对电子破窗器实现控制,以解决该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控制电子破窗器的多功能触发器,包括控制电路和动作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上安装有控制开关和信号发射组件,所述动作电路上安装有信号接收触发组件和电子破窗器,所述信号发射组件和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无线通讯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驾驶员控制区。
优选的,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中控台。
优选的,所述信号发射组件为红外光发射组件,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为红外光接收触发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发射组件包括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发射管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包括红外接收器和控制器组件,所述红外接收器、所述控制器组件和所述电子破窗器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器位置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信号发射组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红外发射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红外发射管沿车窗玻璃的长度方向均匀地固定在车窗玻璃的上窗框上;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的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均安装在车窗玻璃上,并且所有的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的红外接收器到所述红外发射管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中的一个安装在推拉式车窗的内侧玻璃上,另一个安装在推拉式车窗的外侧玻璃上,并且两个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的红外接收器在垂直内侧玻璃或外侧玻璃的方向上到所述红外发射管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信号发射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滤光片,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由所述第一滤光片封盖的开口,所述红外发射管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滤光片,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一由所述第二滤光片封盖的开口,所述红外接收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接收触发组件还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组件和橡胶护板,所述电池组、所述电池管理组件、所述控制器组件和所述红外接收器依次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组件上电性连接有触发信号线以与电子破窗器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组、所述电池管理组件和所述控制器组件均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橡胶护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管理组件与所述电池组实时电性连接,以对电池组的电量进行实时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并且通过信号发射组件和信号接收触发组件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对电子破窗器实现控制,解决了布线问题,节省了成本;
电子控制的微型气体发生器式破窗器可以很方便的用于推拉式车窗的车辆上,提高了电子破窗器的应用范围;
使用红外光进行触发信号的越窗传递,比使用电线传输更简单,不需要考虑线路保护和布线的合理性,比使用无线电遥控可靠性高,在现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抗干扰性好;
触发信号线可产生不小于一定电流值(如2A)的持续点火电流,可广泛适用于各种使用此触发信号参数的微型气体发生器式破窗器;
通过电池管理组件,实现电量显示报警和线路断路报警,方便人员对本装置进行及时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信号发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信号接收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低电量报警灯和线路故障报警灯的安装位置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伟,未经郑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38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